> 技巧
对于钓友来说,田蓝鲫鱼可能并不陌生。 从最早流行的“一包蓝鲫鱼走遍天下”,到现在饵料品种多样化,但野外蓝鲫鱼仍然是我们包里必备的饵料。 由于田青鲫鱼饵料颗粒粗细,富含植物蛋白、雪花粉、拉丝粉,它的出现解决了无数新手不知道如何开饵的困惑,也方便了经验丰富的钓鱼者的开饵过程。 可以说,田蓝鲫鱼是钓鱼界的一个传奇。 由于该饵料具有非常好的广谱性,无数钓友用它来钓到自己满意的鱼。 大家经常用的一种口味就是香,但是不敢说能钓到大鱼,但绝对能钓到小鱼。 正因为如此,钓友们在使用田间蓝鲫鱼的腥味时,很少会出现空军猎龟的现象,所以钓友们都开玩笑说,没有蓝鲫鱼钓不到的鱼。 虽然有点夸张,但是田蓝鲫鱼还是赢得了广大钓友的信任。
我也用了很多年的田蓝鲫鱼。 野外钓鱼时,我使用的饵料方法和大多数钓友一样。 单独开饵时,先倒一点,放开饵盆,然后根据手感加点水,搅拌均匀,静置5秒。 ~10分钟,这个时间用来准备线组。 当差不多的时候,把它聚集成一个球。 如果感觉干燥,可以把手沾点水,贴在饵料上。 如此重复几次,情况基本就会恢复。 如果饵料比较稀,含水量较高,则将其打碎,倒入一些干饵料,直至达到理想的状态。 相信每个钓友都或多或少地尝试过这个操作,或许有几十次、几百次。 时间长了,手感自然会好起来,开饵效果也会很好。
蓝鲫鱼正面
就在前两天,因为三伏天太热,我没有勇气去钓鱼,就躲在家里避暑。 但众所周知,渔民不能闲着。 它们要么是捆绑钩、装配线组,要么是清洁杆。 ,玩钓具。 快做好了,我拿起半袋田青鲫鱼,看着这位陪伴我多年的老朋友。 虽然是那么熟悉,但也很陌生。 熟悉的是,每次去钓鱼,我都会带一定的鱼饵。 陌生的东西是啊,这么多年我都没有仔细看过。 我往前面一看,看到了熟悉的蓝色鲫鱼,再往后面一看,哟! 还有一份使用说明书。 为什么我没有太关注它呢? 可能渔民一到水里就失去了理智。 别担心。 你不能浪费时间。 先打开诱饵,再改变状态。 仔细一看,推荐的用法是:“按照饵料与水的比例1:1加水,搅拌均匀,静置3到5分钟,让饵体充分吸收水分。然后稍微揉捏,直到出现纤维,就可以直接搓饵或者拉饵钓鱼了。” 感觉有点意思,所以就想做一个实验,看看按照标准打开饵料,能生产出什么样的饵料,然后找出和平时靠手感打开的饵料有什么不同。
背面有说明
两种不同的饵料开口标准
在开饵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1:1的饵水比是多少? 同一个量杯中的水必须相同。 满杯水就是一杯水,只是饵料不一样。 是的,有一个误差范围。 这个范围怎么计算呢? 如果添加的话,饵料与水的比例不会是1:1。 所以我想到了两种标准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自然倒饵料,使饵料到达量杯口,然后对准量杯口,去除多余的饵料。 第二种方法是先把量杯装满,然后摇晃量杯,摇晃几下,在地上砸几下。 由于饵料之间会有空气间隙,量杯中的饵料会减少,但密度会增加。 ,然后倒入饵料,多摇晃几下,快到杯口时将多余的饵料去掉。 这算作一份。
仔细想想,这两种方法可能过于纠结细节,但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何况钓鱼有时也需要“挑剔”。 在做实验之前,大部分钓友可能都看过说明书,肯定是按照方法一来开饵的。 如果他们看到有人用第二种方法来开饵,肯定会嘲笑他步骤多此一举。 因为使用说明书上写着饵料与水的比例是1:1。 如果按照第二种方法打开饵料,量杯中饵料的密度肯定会增大,饵水比肯定会大于1:1,可能是1.2:1。 这不是真的吗? 不标准?
两种标准饵料
调试过程
按照两种不同标准装入一份饵料后,各加一份水,然后快速搅拌均匀,静置5分钟,使饵料苏醒,使饵料充分吸水。 为了进行完整的对比测试,需要执行两个步骤。 第一步试饵,不揉捏,直接团成团。 第二步,少量揉捏,挤出空气。
不要揉捏,只需将其聚集成球即可。
首先看两个饵料的外观。 饵料从方法中出来后,聚集成球后,表面看不到任何缝隙。 它很圆。 拿起来感觉湿漉漉的,不敢抖。 成型效果不是很好。 当你摇动它时它就会散开。 感觉就像你把它含在嘴里一样。 就像冰淇淋一样,随时都有可能融化。 如果拆开来看,拉饵效果不是很理想,直接导致拉饵失败。 第二种方法制作的饵料团成球后,表面有轻微的缝隙。 从侧面也说明了饵料的含水量比前者要小。 接上后,饵料感觉更紧实,握在手里有扎实的感觉。 成型效果好。 打破它。 打开一看,绘图比较均匀,这是理想的状态。
进水状态
检查水的状态。 将两种饵料通过搓饵的方式挂在双钩上,放入调漂桶中,观察进水情况。 用该方法配制的饵料一入水就开始雾化、膨胀,并不断成片脱落。 三分钟后,雾化和脱落还在继续,但是此时饵料的附钩不太好,快要脱落了。 野外不存在绝对静止的水域条件。 我以很小的频率摇动子线,模仿小鱼吃饵的状态。 这时,饵料的雾化和脱落速度迅速加快。 过了一会儿,两个鱼饵都掉了。 如果有小鱼打窝的话,鱼钩基本就没饵了。 第二种方法打开的饵料在刚入水的时候也继续雾化零碎脱落。 学位虽然不如前者,但扩张得更快。 这种状态只持续了一分钟左右,然后就没有雾化和脱落了。 当子线被小鱼吃饵人工模仿时,雾化和脱落出现并加速,但程度仍然不如前者。 最后一个饵脱落,另一个上钩,说明它的附钩比较好。
方法一中的饵料先落下
揉好后,挤出空气,团成一团。
外貌。 由于之前的方法没有产生拉丝效果,所以我们采取了揉捏的措施来使拉丝出来。 将两种饵料揉捏叠加后,我们看到第一种方法制作出来的饵料已经严重漏水了。 它聚集成一个球并跟随手指。 向下流动,但成型效果稍好一些,感觉有点紧,可能和丝的制作效果有关。 打开后可以看到丝已经出来了,但是由于水分过多,还是不太成型,至少不能用来拉饵。 方法二:由于原来的条件较好,此时经过揉捏、挤压后成型效果会更好。 然而,当你拆开饵料,看到拉丝效果时,你就会傻眼了。 饵料仿佛变成了传说中的“面团”。 这与之前的方法不同。 产品包装上的说明相当一致,都是由于纤维活性被破坏所致。
方法一:将饵料从水中漏出
检查水的状态。 操作还是和上面一样。 饵料一入水就开始雾化、膨胀、脱落,持续不断。 人工摇动子线后,雾化和脱落也有所增加,但附钩效果稍好,饵料不会立即脱落。 可能与饵料中出丝有关。 第二种方法打开的饵料一开始也是雾化脱落的。 程度不如前者,但膨胀速度却比前者快,大约半分钟后就停止了。 人工摇晃后,雾化和脱落也加速,但饵料始终没有脱钩掉落。 这与其拉丝粉含量和挂钩附着力有直接关系。
方法二:面疙瘩
定论
通过了开饵和捏饵测试这两个标准后,我感觉文章开头的猜测有点不准确。 这让我想知道产品包装上的说明。 这个饵料的标准是什么? 一杯饵料的密度是多少? 对之前野钓所用的饵料也有了新的认识。 如果像大多数钓友一样采用方法一开饵的话,饵料的含水量基本都比较高,直接导致挂钩不好,成型效果不好,拉饵困难。 最后,只有根据手感添加适量的干饵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方法二的标准饵料开度基本可以达到我们野钓预期的状态和效果。 它不擦或少量擦它。 具有良好的雾化、脱落、附钩性能。 还可以拉饵、搓饵。
所以,我觉得田青鲫鱼的说明书应该加上一句“摇动饵料一杯加水一杯”或者“自然倒饵料一杯加水0.8杯”。 当然,野钓的话就无所谓了。 钓鱼没有固定的方法。 虽然你不能照搬手册上的内容,但你也不能完全按照我说的去做。 我只是想说明一下,钓鱼不仅仅是一项动手能力很强的运动。 它还需要使用大脑的能力。
猜你喜欢
- 2023-11-03 野钓鲫鱼的饵料配方和窝料配方,祝你深秋野钓多爆护
- 2023-11-03 (钓鱼学堂)钓鱼调漂的注意钩重和饵重的科学调漂方法
- 2023-11-03 钓鱼老手为什么会如此钟爱使用方式简单的蓝鲫呢?
- 2023-11-03 三种常用调平水的具体操作方法和适用鱼情
- 2023-11-03 用老玉米可以做鱼饵么?答案是这样的!
- 2023-11-03 秋冬季节鱼口弱的时候,野战蓝鲫怎么办?
- 2023-11-03 (钓鱼技巧)春季钓大鱼的几个小技巧!
- 2023-11-03 嫩玉米和老玉米的最佳用法,你知道吗?
- 2023-11-03 夏天钓鲫鱼的方法以及商品饵的选择和配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