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为端木幼儿园提供服务
设计计划
我一直在思考科学活动尤其是动物探索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仅仅观察是不够的,简单的教学显得过于枯燥,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读完绘本《蚯蚓日记》后,我受到启发——也许我们可以将绘本与科学活动结合起来,看图与探索观察结合起来,猜测与验证结合起来。 因此,特意设计了本次活动。
1.绘本选择
首先,我拿了一本图画书仔细翻阅,然后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还看了一本《蚯蚓日记》的教案。 有的是小学写作的案例,也有幼儿园阅读活动的案例。 但要把它变成一项科学探究活动,就必须有一些选择。 因此,在选择绘本时,我尽量选择科学元素,比如《妈妈照镜子》、《去看牙医》、《女孩惊讶的表情》等故事,帮助孩子了解蚯蚓的外貌特征。 故事的图画书也被修改了。 原来,图中的蚯蚓并没有断开。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蚯蚓的再生能力,我特意修改了一下,引出了更科学的故事。 最后是“松土”的故事。 通过这四个故事,孩子们可以对蚯蚓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课件制作
选择好图片后,我对图片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处理,添加了文字和声音。 我找到了一个关于蚯蚓生活习性的视频。 我本来想把它放在第一个故事之后,但后来我觉得太早告诉孩子这些知识会限制他们进一步的探索,所以我把它放在最后一个故事之前。 提供了验证自己的发现的机会。
3. 解决问题
科学活动要有问题意识,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这项活动将图画书与科学探究结合起来。 如何结合? 如何解决问题? 我只是一个探索者,以研究的态度去尝试。 以图画书中的四个故事为线索,串联起整个活动。 第一个问题是小蚯蚓的“头和屁股”是一样的,这就导致了蚯蚓的外观问题。 本题是通过幼儿的亲身观察了解蚯蚓的外观特征,并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 第二个问题是“蚯蚓有牙齿吗?” 在这个环节,老师派了一个孩子来检查,因为有早期观察的基础。 由于蚯蚓没有牙齿,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蚯蚓吃什么?” 孩子们猜、说、看图、观察,最后验证。 第三个问题,蚯蚓有松土的能力吗? 通过在图画书中观察、猜测、验证来进行。 这里播放一段视频,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蚯蚓的外观特征和生活习性,也验证了之前的一些内容。 再生的问题是通过图画书的观察和与幼儿的讨论来完成的。 整个过程还是紧紧围绕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过于复杂的问题并不能给孩子明确的答案,而是给孩子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和欲望。 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提问,是让孩子在吸收新知识、回答问题的基础上产生新问题的过程。 科学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产生新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作为一项教学活动,不可能解释所有关于蚯蚓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的选择要与孩子们的实际经历相一致。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讨论等活动,初步感知蚯蚓的基本特征。
2、能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和发现。
3、愿意亲近小动物。
材料准备
《一条蚯蚓日记》绘本PPT、一段关于蚯蚓的视频、盒子里的蚯蚓、一块小手帕、一些放大镜。
经验准备
我带着孩子到野外观察蚯蚓,并在班级养殖区培育蚯蚓。
活动流程
1.展示绘本PPT,引出蚯蚓的秘密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陈老师带你们来做一名小科学家。
(展示图1)这是谁? (蚯蚓)今天我们就进入蚯蚓的世界。
看,我们的主角就是戴着红帽子的小蚯蚓。 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吧? (豆豆)蚯蚓家族还有谁? (爸爸妈妈)你们怎么看?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这个家庭让你感觉如何? (爸爸妈妈都很爱宝宝,是幸福的一家人。)
点评:给孩子们一个“小科学家”的称号,激发他们探索蚯蚓的欲望。 还有图画书中思艾的小红帽形象。 让孩子感受到与蚯蚓的亲近。
2.观察小蚯蚓,探索发现蚯蚓的秘密
师:蚯蚓有很多很多的秘密,你知道吗? (引导幼儿表达对蚯蚓的认知,了解自己早期接触蚯蚓的经历。)
老师:豆豆的朋友们今天也来我们班了,躲在那些红盆里。 当你以后找到它时,轻轻地将它放入白色盒子中,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秘密? (儿童观察)
师:关于蚯蚓,你发现了哪些秘密?
(孩子们讲述他们的发现并学习像蚯蚓一样爬行。)
点评:本链接是了解孩子们接触蚯蚓的经历后的第一个观察。 孩子们可以直接用小手把小蚯蚓拿出来,感受蚯蚓身体的柔软、光滑和蠕动的动作。 通过让孩子学习小蚯蚓的爬行,满足了他们好动的年龄特征,激发了他们对小蚯蚓的喜爱。
3.结合阅读和观察,了解蚯蚓的外观特征
师:孩子们已经发现了这么多蚯蚓的秘密,但是蚯蚓的秘密还有很多。 豆豆还带来了秘密,藏在这四个信封里。 让我们找到第一个秘密。
(1)阅读、观察并交流蚯蚓的外观特征。 (如图2所示)
师:小蚯蚓在哪里? 这是谁? 妈妈在做什么? (照镜子)豆豆妈妈就爱臭。 听听豆豆是怎么说妈妈的。 (点击PPT录音:你看,妈妈很爱照镜子,但无论她照多少次,她的头总是和屁股一样。)
师:哈哈,蚯蚓的头真的像屁股吗? 您想再看一下吗? (孩子们再次观察蚯蚓。)
孩子们观察后回答:蚯蚓的头是尖的,尾巴是圆的。
点评:用图片让孩子在寻找秘密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关于蚯蚓的知识。 在这个环节中,用小蚯蚓豆豆的话来引出问题蚯蚓的生活习性,让孩子们再次观察蚯蚓的样子。 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蚯蚓的头是尖的,尾巴是圆的。
(2)阅读、观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见图3)
师:我们找到了第一个秘密,接下来我们该看哪个秘密呢?
我们打开来看一下:你认为这个人的职业是什么? (牙医)他要给谁做检查? 小蚯蚓有牙齿吗? (如果幼儿之间发生争执,请一个孩子检查一下孩子。检查蚯蚓并做出报告:蚯蚓没有牙齿。)
听听医生怎么说:蚯蚓没有牙齿,所以不需要看牙医。 (核实孩子的陈述。)
师:蚯蚓没有牙齿,它吃什么? (孩子猜:土壤、蔬菜、小虫子……)
点击PPT图4并记录: 午饭时间,我们拿出报纸、树叶、垃圾,开开心心地吃着。
教师总结:原来,蚯蚓吃的是腐烂的报纸和垃圾。 他们让我们的地球变得非常干净。 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 我们应该关心和保护他们。
点评:通过牙医观察小蚯蚓牙齿的图片,显示蚯蚓没有牙齿,并提出问题:“没有牙齿的蚯蚓吃什么?” 让孩子大胆猜测。 孩子们非常热情,猜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老师并没有否认他们的猜想,最后通过蚯蚓豆豆的话语给出了答案,不仅验证了孩子们的猜想,也让他们有了一些新的知识。 这里的知识还是很粗浅的,都是小孩子能理解的。
(3)阅读、观看视频,了解蚯蚓的能力——松土。 (见图5)
师:小蚯蚓在做什么呢? 你怎么知道? 松土有什么用? (孩子们看图读,根据以前的经验进行猜测。)
点击PPT录音:我在松土。 疏松土壤可以帮助植物生长得更快更好。
师:小蚯蚓真能松土吗? 现在我们把小蚯蚓放回大盆里,看看它是否已经渗入土壤,是否有松土的能力。 (活动结束时验证。)
点评:通过观察图片,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蚯蚓具有松土的能力。 在这里,孩子们被要求将蚯蚓放回大盆中,当活动结束后,测试蚯蚓松土的能力。 这不仅可以让孩子们真实体验到蚯蚓松土的能力,也避免了等待过程中时间的浪费,也可以让他们间接收拾好作业材料。 。
(4)阅读、讨论并理解蚯蚓的再生。 (见图6)
师:这些女孩的表情是什么? 为什么小女孩会担心呢? (小蚯蚓的身体被打碎了。)
师:蚯蚓会死吗? 认为蚯蚓会死的孩子举手; 认为蚯蚓不会死的孩子们举起了手。 (让孩子们猜一猜。)
看看蚯蚓这次说了什么? (听PPT录音来验证:我不会死,我有重生的能力。) 师:什么是重生? (它可以再次生长。)
师:还有哪些动物具有再生能力? (壁虎的尾巴、蟹的腿……)
点评:这张图中的蚯蚓被切成两段,详细展示了蚯蚓的再生能力。 孩子的猜想在小蚯蚓豆豆的自述中得到了验证。 猜对了的孩子们欢呼雀跃,很好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热情。
4.播放蚯蚓视频,进一步丰富您对蚯蚓的了解
老师:豆豆除了把它的秘密藏在图片里之外,还录制了一段自己生活的视频。 让我们来看看吧。 (观看蚯蚓的视频。)
评论:本链接使用网上收集的蚯蚓视频。 真实展现了一些平时观察不到的蚯蚓生活习性,验证了孩子们之前的观察,拓展了关于蚯蚓的知识。 比老师枯燥的讲解更加形象生动,孩子一看就明白。
5.设置提问悬念,引发更多关于蚯蚓的思考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蚯蚓的秘密。 关于小蚯蚓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孩子提问,老师回答。)
点评: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提出问题,就是让孩子在吸收新知识的基础上产生新问题的过程。 科学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解决问题,还在于让幼儿产生新的问题。 然后解决问题,激发探索欲望。 课堂也变得更加开放、热闹。
师:现在我们去看看小蚯蚓有没有钻进土里。 (验证蚯蚓松土的能力。)
蚯蚓的秘密还有很多,未来我们会慢慢发现。 现在让我们把蚯蚓送回它的家吧!
点评:活动结束前,对以上留下的问题进行了验证。 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蚯蚓成为松散生物的能力,对蚯蚓的喜爱也加深了。 最后,我们放出了蚯蚓,让孩子们用实际行动来爱护小动物。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根据大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选择了绘本《蚯蚓日记》,并对绘本的内容进行了选择性的加工,使其更适合科学活动,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并巧妙地将地面与操作相结合,让孩子在看、猜、验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感官踏上探索蚯蚓的旅程。 有趣的蚯蚓图片和真实的蚯蚓探索深深吸引了孩子们。 老师只是充当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鼓励孩子主动探索。 第一环节,孩子们被要求讲述自己现有的蚯蚓经历,为后续蚯蚓探索活动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 最后一节让孩子们提出问题,体现了科学活动就是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 观念、活动过程顺利。
评论:
1.精心设计的教学课件
陈老师从绘本中挑选了一些有关蚯蚓特征和习性的图片制作了PPT课件。 活动一开始,屏幕上就出现了一条戴着小红帽的蚯蚓。 精美有趣的图画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在提出四个问题时,老师让孩子们随意选择,既充分尊重了孩子们的意愿,又保持了神秘感,激发了孩子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2.处处体现以人为本
(一)教师的人文观。 跟随孩子们的观察、探索和回答。 孩子们的观察是自由的,思想是开放的,心情是愉快的……此时老师就是孩子们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二)建立人文文化纽带。 在了解蚯蚓是否喜欢挖洞时,老师让孩子们把所有的蚯蚓都倒进一个装有土的盒子里,放在一边,继续进行其他活动。 这给了蚯蚓展现习性的机会,也避免了孩子们干等着。 的过程.
(3)内容选择人文文化。 老师利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绘本和视频资料,将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孩子们。 这也是对孩子刻意注意特性的尊重。
3.问题开放、有趣
例如,“关于蚯蚓,你知道什么秘密?你有什么新发现?” 这样发散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孩子的探索,让孩子畅所欲言。 “蚯蚓的头和屁股一样吗?” “如果蚯蚓没有牙齿,它吃什么?” 这些有趣的问题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孩子们哈哈大笑,被这个问题深深吸引。 整个活动的教学过程中,陈老师始终要求孩子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而且问题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提出的问题也很有方向性,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的好奇心也培养了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
- 上一篇: 新手烘焙:小米红糖锅配方及制作方法!!
- 下一篇:
猜你喜欢
- 2023-11-07 蚯蚓的生活习性 天大恰饭最大,你认同吗?
- 2023-11-03 蚯蚓的生活习性,你真的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