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钓鱼网,请记住本站域名 www.yu81.com
以鱼为媒,以钓会友。

首页 > 海钓

海钓白沫带区域的深度垂钓攻略

yu81.com 2018-01-04 海钓 评论

在海钓选点时,我发现很多钓友都不太习惯在白沫带的影响范围内下竿,甚至还对那些正常的现象产生误解,认为这种地方容易挂底、假鱼讯太多、钓组常常乱漂一通、很难顺利操控等等……

在白沫带中垂钓真有这么难吗?本期让众位钓友能够按部就班地对白沫带的成因、特征、鱼性及下竿方式等等都有一个通盘了解,再加大量的实地操作,就应该能顺利地掌握这个特级钓点的攻略秘技了。

一、白沫带的成因

在波浪从外海推向陆岸、冲上岸壁、再退回海洋的整个过程中,海水分子经历了一连串的能量转换,并以大片的白沫带作为其压轴演出。

细看这段过程:首先是大量动能以水分子为媒介从外海向岸边传递,于是我们看到了波浪。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过程并不是海水在“流”向岸边,而完全是能量在移动,水分子本身实际上并无横向(向海岸)的位移,它们只是在接收和传递动能的那一瞬间,做出了纵向(上下)的运动而已。

当能量传递到接近岸边时,因为海水的深度变浅,水分子上下运动的空间遭到压缩,于是产生力向上聚集的现象,这就是越靠近岸边浪头越高的原因。在聚集的同时,靠近海底的水分子因摩擦作用而迟滞,但表层海水仍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在波浪高到一定程度之后,浪头前端将变得太过陡峭,因而向能量前进方向分散。

假如浪头在分散前或分散中撞上岸壁,就会造成一个相当壮观(当然也得看浪头大小和岸壁地形而定)的水花飞溅景象。即使浪已崩溃,或岸际深度够大而使浪头堆积、分散的现象不至于发生,水分子所传递的动能也一样会和着大量海水一起扑上岩面。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动能会因水分子向高处激溅而转变成位能,然后由于重力的影响,水分子流回大海,位能再度转变成下冲的动能。

当水分子流回大海时,它们会夹带着大量空气倒灌下去。通常情况下,传向岸边的动能越大,海水撞击岩壁的力量就越大,水花溅得也就越高,而它流回大海时所夹带的空气也越多,灌入的深度也就越深。

二、白沫带的特征

典型的白沫带,其纵剖面大约是呈半碗型的(见下方插图),也就是说气泡在水中弥漫的范围看起来像半个碗的形状。这“碗”的深度和广度跟波浪的大小(其实应说传递的能量大小)及岸边岩石地形有关,浪越大、地形越陡峭时,冲上岩壁后反灌回大海的水势就越强,空气被其所冲下的深度也越深、范围越广大。

上述状态会引起三种现象,并恰好和文章开头所说的容易挂底、假鱼讯太多、钓组常常乱漂一通等问题联系到一起。

首先,波浪冲上岩壁后反灌回大海的力量,会在矶边引起强烈向深处拉下的水势,钓组只要进入其影响范围就会被迅速带下去,因此当水流够强或水不够深时,挂底的情况就很容易出现了。

其次,岩礁海岸深处的地形通常都是沟坎起伏、乱石罗列,假如岩壁形状合适且波浪大到足以让反灌回来的水势下抵海床,那么水分子来到这个区域后,就会在礁石沟坎间形成旺盛的吸引水流,钓组也会被带得团团转,导致许多“假鱼讯”。

其实就算浪没有大到能够把水花灌抵海床的程度,或者是岸边深度很大以致白沫区的势力范围达不到海床(这种情况也很常见),下冲水势到达它所能及的深度(亦即位能完全释放)之后,也会转变成不规则的横向流动,这同样会造成类似吸引水流的效果,所以还是能引起所谓的假鱼讯。

最后,稍离开岸边一点的白沫带内因有大量气泡向上翻腾,会带动海水也跟着往上漂,但这些水和着气泡上升后,又会引起周围的海水卷进来以弥补腾出的空间(见下页插图),所以钓组在这一带难免被带得乱漂一通,使钓者很难把钓组状态控制好。

既然有这么多讨厌的问题,为什么还要说此区是特级钓点呢?其实只要钓者不放任钓组去挂底或随水流乱跑、不把吸引水流视为制造假鱼讯的麻烦,这种水流就会变成推送钓组和诱饵的绝佳工具。

更何况,在白沫带进出的鱼儿的活动还有一定的规律,只要能加以掌握,就等于买好丰收的保证书了!

三、白沫带鱼类的活动特征

对鱼类而言,白沫带的意义跟我们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它们是从讨生活和避免生命受到威胁的角度来看事情,而不像我们以休闲、征服等为出发点。

那么鱼类是如何看待白沫带的呢?我们不妨探讨一下鱼类的“心理”:

第一、大片白泡沫是一种很好的掩护,可以遮蔽天空中鸟类和岸上人类的视线,因此鱼儿们得以放心觅食。

第二、波浪撞击的力量往往会将藏在岸壁上的一些小型甲壳类、海虫、海蟑螂等生物扫下海去,这些东西都是很好的食物。

第三、每年到了东北季风吹起的季节,岸边会长出大量各式各样的海藻,那些嗜食藻类的鱼就会群集过来享受美味,而白沫区的波浪不只会扫下小动物,连潮间带的藻类也一样会被打入海中,于是对鱼群构成了另一个诱惑。

此外还有些不那么直接但是很明显的理由,像波浪能引起气体交换,使白沫区溶氧量变高;冲上岸再流回海中的海水会带来许多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生等等,也都具有让鱼类聚集的作用。

不过因为这区域有庞大的能量转换,矶际浪脚翻腾、海面上覆盖着大片白泡沫、水面下流势汹涌,所以要来此地开斋的鱼类必须具备高超的泳技、卓越的眼力、良好的体力,这样才能适应环境,否则非但很难讨到甜头,搞不好还会撞得鼻青脸肿咧!

能在白沫带讨生活的鱼族,大抵都具备行动活泼、吃饵迅速、身强体健、挣扎力道强等特征。它们有的会躲在白泡沫下方,借着大量气泡做为掩护,伺机捡取被浪扫下来的生物;有些会跑到白沫带与沿岸流交接的境界面(通常以潮目的型态呈现)活动,因为这里是水流带着各种漂流物打转的地方;还有些鱼种会直接冲进白沫区中攫取食物,甚至趁着浪势直接欺到岩石边上啃食藻类(如白毛、变身苦等物就经常如此),所以白沫区几乎处处是标点,就看你的技术如何了。

还有,只要浪脚不是太弱,此区的大鱼和小鱼就会有明显区分开来的现象。这是因为水流紊乱、汹涌,小东西要闯进来肆虐多半力有不逮,只有大家伙才能够在白泡沫中快速进出,而小杂鱼就只能待在水势较弱的碗状底部或外围区域混吃混喝了。

但不管体型大小,这种钓点的鱼吃活动的饵,浮标瞬间消失是很稀松平常的事,那种要沉不沉、委委屈屈的标讯在这里几乎看不到。

四、适用的钓组类别

很多人觉得白沫带不好钓,其实了解了出没此区鱼类的特性之后,你应该已经明白:症结不在于那里的鱼难对付,而在于钓者自己不适应那种水流,不知用什么钓组、什么操控手法才好,还有撒诱饵的功夫无法达到诱钓同调的要求。

理论上,只要操作得法,各种矶钓家伙都可以拿到白抹带来施展,不过要说起哪些属于比较简单、易学、效率高的工具,我个人觉得以下几个组合应是名列前茅的:

1)签仔钓组

这只横行很多海域、战绩辉煌到令人眼红的装备。它那大且集中的载重(转环铅)颇具抵抗水流之效,能让钓组相当稳定,又可带领钓饵快速抵达钓棚,再加上子线较短,传递咬讯相当直接,故可用来主攻流况趋缓的白沫带边缘,或者是白沫带与沿岸流交接的境界面。

2)多标钓组

这是对二段式钓组、阿达利钓组、火车龙钓组的泛称,它们都靠自重颇大的助投浮标来抛送,都靠轻敏的鱼讯浮标来侦测鱼讯,也都有钓棚深度受限的困扰,但只要操作得法,这些钓组还是很容易在白沫带边缘和与沿岸流交接的境界面猎取鱼获。

3)丹锥钓组

我比较喜欢玩这种钓法。针对不同状态,丹锥钓组可以有不同的用法,例如固定式、半游动式等等,但我个人觉得,只要是那种浮力小、造型符合流体力学、容易被吸下去的丹锥,绑个固定式的组合就可以轻松上阵了!真正的关键在于你不能把钓组被吸视为假鱼讯,而是要好好把握这中鱼的良机。

其他如长标、子线浮标、双丹锥等等,在白沫区就不适用了——当然这是比较而言,并非绝对不能用。因为这些家伙操控起来相对比较麻烦,比如说长标有重量集中、残存浮力太大、乘流性不佳等缺点,很难抓住吸引水流;子线浮标则因为太过轻巧,用于风平浪静、流水缓慢的场合是不错,但拿到浪脚澎湃、流势汹涌的白沫带可就无法胜任了;至于双丹锥,因为两颗浮标都有相当大的自重与体积,互相牵制的状况比较明显,所以很难让钓组随水流自然运动。

五、控制钓组状态

前段最后一句话“让钓组随水流自然运动”,实在是矶钓的金科玉律。即使在流势混乱的白沫带里,此原则依然绝对适用,那个“不能把钓组被吸视为假鱼讯,而是要好好把握这中鱼的良机”更是这原则的具体实践。

怎么实践?请试试以下几个办法:

1)利用咬铅的位置、数量来控制。

这是最基本的矶钓入门功夫,但也是困扰钓友最多的问题之一。其实只需掌握几个简单原则,要一窥咬铅堂奥有何难哉!这些原则是:第一、能不用就不要用;第二、如果一定要用,尽量采用所能使用的最轻巧钓组(意即丹锥号数要尽量小、咬铅要尽量轻);第三、不要把大量的载重集中到一个点上,因为那很容易造成线系的不自然转折(见下图),但也不能像钓溪哥那样搞一串五、六颗上去;第四、流水不太急时,咬铅数量可以较少、位置可以较高;流太急时就要考虑加大咬铅的重量,甚至超过浮标承载范围也无所谓;第五、如果流很乱,或是特别需要针对近底部下竿时,可在接近钓钩的位置加一颗咬铅。

2)控制抛投钓组的时机。

这是比较难的技巧,初学者通常不敢如此操作,原因是当波浪涌向海边时,力量是向岸壁传递的,如果在这个阶段把钓组抛在矶边,十之七八会被推上岩壁造成线系磨损甚至割断;但是如果趁波浪退下之际抛入钓组,强大的下吸水流却会迅速拉直线系,把它往深处及远处带,所以你只需稍微提竿,控制钓组被拉下的幅度以免挂底就行了,剩下的工作就交给大海吧!

3)让吸引水流自然运作。

跟上一项的概念类似,只不过这里说的吸引水流,是指发生在离岸壁有一点距离的海底沟坎间者。当打算搜寻这种环境里的鱼儿时,可以将钓组抛到比脚边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带住母线让水流充分拉开线系后松线使钓组自然下沉。当钩饵到达吸引水流影响范围的时候,浮标就会自动出现被拉下去的现象,此时即可如前段所言稍微提竿控制钓组被拉下的幅度,并顺势一面使母线保持在略为绷住的状态(亦即不要太松弛)一面缓缓放线,搜索鱼讯。

4)利用沿岸流操作。

当发现白沫带与沿岸流交会处形成明显潮目,且该区较易操控、鱼况较佳时,可将钓组抛向沿岸流上游,让水流把它带到白沫区边缘,诱饵则仍撒在浪脚边,这样钓组和诱饵就可以在潮目内会合,达到引鱼上钩的目的。

5)控制操竿手法。

如果上述各点众钓友都已经确实了解、熟习,这一项大概就不必费力去学了!充其量只是要注意一下如何避免挂底。而挂底在吸引水流中基本上是不容易发生的,因为吸引水流本身就出现于流动的海水绕过岩石障碍之时,所以除非钓组太重、太笨(例如线太粗、咬铅或钩子太重),或者是钩上已无钓饵致使钩尖外露,否则钓组都会随着吸引水流一起绕过各种岩石障碍,而不是一头撞上岩石造成挂底。

如果你实在不放心,那就试着运用“放——停——放——停”的手法,在钓组刚找到吸引水流的时候,打开纺线架让线跟下去,当感觉吸力太强、拉得太快时,则直接用手指压住线轴暂停出线;持续这个操作,让钓组跟着水流运动,直到中鱼或吸引水流消失、钓组浮出水面为止。

由于在此过程中纺线架是一直打开着的,而鱼儿咬饵的动态又十分鲜明、凶猛,所以请务必提高警觉,一发觉咬讯就立刻关起纺线架准备搏鱼,否则……嘿嘿嘿!

六、诱钓同调

矶钓的另一条金科玉律就是诱钓同调,但很多钓友都有个误解,认为所谓诱钓同调就是要诱饵始终跟钓饵在一起;而所谓在一起,就是要把诱饵直接打到钓组所在之处;而所谓钓组的所在之处,就是指浮标的位置。

事情不是想象的那样啦!这四个字的真正意思是:诱饵要和钓饵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点会合。

所谓“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点”,当然也包括两者始终同步运动,但这种情况并非经常可遇的,更多时候是必须把它们由不同位置、不同时间投入海中,然后运用打诱饵和操竿的技术去制造出“同调”的效果。

听起来有点茫然是吗?举例解释一下你就懂了。

像前文提到的利用沿岸流操作钓组的时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波浪撞击岸壁后除了会形成白沫带,还会出现一道向外拖出去的反拨潮,只要懂得把诱饵撒入其中,它就会自动把各种食物碎屑和味道带到潮目去。所以你可以看情况选择是否要把钓组也丢在这反拨潮之中,如果发觉钓场上的浪况、风力、杂鱼甚至同场下竿的人会干扰你这么做的话,就干脆把钓组和诱饵分开拋投吧,只要能让它们适时地“殊途同归”即可。

其实白沫带是最容易体现诱钓同调的地方。尽管水流看起来有些紊乱、汹涌,但反拨潮、吸引水流、潮目带等重要下竿处都是条理分明的,距离岸边又近,非常方便钓者观察钓组和诱饵的运行状态,再加上鱼族众多、吃饵迅速,任何听来、看来、抄来、想来的钓法都可以拿到这里印证,要是不加以把握真会对不起自己……

Tags:

栏目排行
栏目推荐
热门tag
鲫鱼 海竿 路亚 野钓 抛竿 海钓 翘嘴 鲈鱼 手竿 饵料配方 窝料 泄力器 遛鱼 饵料 船钓 夜钓 爆炸钩 冰钓 比赛 北京 竞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