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钓鱼网,请记住本站域名 www.yu81.com
以鱼为媒,以钓会友。

 > 野钓

滇池金线鲃 云南“六大名鱼”(排名顺序),你知道吗?

admin2 2023-11-05 野钓 评论

冗长的前言

说到淡水鱼的品种,无论是素有“三花五花十八鱼”之称的黑龙江,还是素有“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还是鱼类之乡而物产丰富的江南稻米,也只能逊色于云南。 。 云南省河流水系众多,以九个高原湖泊为主,独特的立体气候,孕育了极其丰富、独特的鱼类资源,令人叹为观止。

图0 五百里之外的滇池,从你的眼前流过

据陈晓勇《云南鱼类名录》显示,截至2013年,云南已记录鱼类13目42科198属620种,占我国淡水鱼类种类(1583种)的39.17%,居各省第一。 。 其中本土种586种,外来种34种,云南特有种254种,共6科66属152种,我国仅分布于云南。 本文从云南省农业厅组织的“云南六大名鱼(排名顺序来自相关新闻稿)”入手,简单介绍10多种云南特色鱼类,一睹无穷无尽的云南特色鱼类。蔡云南的魅力。

六大名鱼

1、丝尾鲶鱼

黄颡鱼

图1.1 丝尾鲶鱼

鲶鱼广义上属于鲶形目。 我国澜沧江水系及东南亚地区均有发现。 有人把物种名称写成“像魏氏班昆”,很别扭。 总觉得这个半土半洋、不伦不类的名字有一股浓浓的弱智气质。 如果没有中文名字,那就罢了。 我必须使用它。 如果有既定的中文名称,如果使用该名称,应坚决拒绝。 《丝尾》就好多了,简单又漂亮。 梁,音与护法同。

图1.2 白化丝尾鲶鱼

既然是“鲶鱼”,那它一定有一些独特的气质,灰体白肚,平头,还有4对胡须。 不过头比鲶鱼更长更尖,身体也修长,外观也比鲶鱼稍高一些。 有两大亮点:枪口极长,洁白飘逸,有几分仙气,当地人称其为“白胡子公鱼”; 尾鳍鲜红色,鳍上半部尖端有明显拉毛,这就是“丝尾公鱼”名字的由来。体型巨大,是上等河鱼。在原产地,目前人工养殖,这种鱼不仅能“进厨房”,还能“出大厅”,加入观赏鱼的行列,白化个体尤其俊俏帅气。

2、滇池高能鲫鱼

鲫鱼

图2 滇池高背鲫鱼

鲤科鲫鱼属。 20世纪70年代在滇池等湖泊形成的天然三倍体鲫鱼种群全部为雌性,受滇池国家水生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 背部明显隆起,体大而厚,肉质细嫩,味甜。 繁殖方式为“异精症”,只需要受到血缘关系密切的雄鱼精子的“影响”即可。 反正是体外受精,在范围内让鱼接触雨露也不是难事。 雄鱼要么是老鲤鱼,要么是年轻的麦鱼,无论高矮胖瘦,美丑丑陋,精子只起刺激作用,对后代没有遗传贡献。高背鲫鱼。 这个父亲好像是在作弊而不是……

上述繁殖行为可能看起来很奇怪,但并不是特别罕见。 我国主要的雌核发育鲫鱼种群有7个,滇池高背鲫鱼只是其中之一。 还有安徽滁州鲫鱼、黑龙江方正银鲫鱼、河南齐河鲫鱼、广东萎缩鲫鱼、贵州普安鲫鱼、江西彭泽鲫鱼等。 每个组的情况都不同。 市场上最常见的异种银鲫鱼是由兴国红鲤和方正银鲫通过“异精”培育而成的(貌似雄鱼对后代也不是没有影响,稍微复杂,下图不展示)。 滇池高背鲫鱼的优势并不突出。 之所以被评为“六大”之一,可能是因为它的“天然价值”。

3、鳙鱼

佩氏鲤

图3 大头鲤

鲤科、鲤科。 也称为 C. rubrofuscus,它是鲤鱼 (C. rubrofuscus) 的近亲。 仅分布于星云湖和齐鲁湖。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仅限野生种群)。 外观与红褐鲤鱼相似,只是头大而宽,头长于体高,就像鲤鱼有鲢鱼的大头一样; 嘴裂明显倾斜,嘴角无胡须,或偶见一对极小的下颌,可与鲤鱼相媲美。 红褐鲤和红褐鲤的区别。 ps根据新的研究,我国的鲤鱼大部分是红褐鲤,而欧洲的则是鲤鱼/C。 鲤鱼。

鳙鱼曾是星云湖、齐鲁湖的主要经济鱼类。 不幸的是,由于近几十年来大量引进的外来鱼类的不断挤压,野生种群面临危险,齐鲁湖种群已宣告灭绝。 对鳙鱼、鲢鱼等鱼类食物的竞争是次要的。 外来鲤鱼和鳙鱼之间的基因渗入杂交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星云湖种群混杂严重,纯种个体罕见。 长此以往,“繁殖”就不再“繁殖”了。 “趁现在弥补还不算太晚。” 大头鲤还剩下一丝生命气息。 随着防护意识的增强和防护措施的落实,未来将会出现好转。

4、滇池金丝须

中华金线鳅

图4.1 滇池金丝须

鲤科、鲤科、鲤科属。 滇池水域特有的土著鱼类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包括鲇属所有种类),仅限于野生种群。 体细长,两侧扁平,口次下,有触须2对; 背部灰色,腹部灰白色。 头后侧线上方有不规则的黑色斑块。 密度因人而异。 游泳时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又名“金线鱼”。 徐霞客在《太华山行》中提到此鱼时说道:“金线鱼,此鱼大小不超过四寸,脂肪中等,头尾有金丝如丝。滇池美食”,可见其出名之早。

图4.2 辟优1号

与大头鲤类似,滇池金丝须的命运也很不幸。 20世纪60年代,滇池里曾出现过大量金丝须。 但由于外来物种激增和水体污染,1980年它们很难被发现。直到2004年,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才在滇池多个附属水体中发现它们。 经过多次尝试,人工繁育技术被攻克,该物种得以重获新生。 2018年5月,连续培育四代的金鲃繁育品种“伴游一号”通过农业农村部认证,这意味着滇池金鲃可以产业化推广,游上大众餐桌,令人欣喜。 恭喜。

5.钓鱼者【渔良】白鱼

格雷哈米鱼

图5 钓鱼者【鱼良】白鱼

白鱼是鲤科的一个属。 又名康浪鱼,是抚仙湖特有的鱼类。 列入《云南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并于2021年被农村部评选为“十大优秀水生种质资源”之一。体瘦圆,无明显侧面压扁。 体狭长,纺锤形,银白色,背部颜色较深。 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群众喜爱。 《云南通志》称其“鳞细味美,长五六寸,腹肥硕,茎不空”。 “鱇”[鱼丽]与“康郎”读音相同,而[鱼+梁]是八百年未用的稀有字,可以废弃。 不如写成“康郎白玉”吧。

抚仙湖与星云湖相距仅1000米左右,有河相连。 然而康浪白鱼和星云湖鳙鱼却始终没有相遇。 历来有“两湖相交,鱼不来往”之说。 这可能与两个湖泊的栖息地有关。 ,水质不同,互相看着又互相讨厌。 但其他鱼并不关心这个。 引入星云湖的银鱼不仅危害湖面,还沿河入侵抚仙湖,几乎将同一生态位的康浪白鱼逼入绝境。 幸运的是,是昆明动物研究所解决了人工饲养的问题,经过多年的人工饲养放流,种群数量已初步恢复。

6.云南裂腹鱼

云南裂腹鱼

图6.1 云南裂腹鱼

裂腹鱼,裂腹亚科,鲤科。 俗称弓鱼,为云南特有,分布于澜沧江水系的洱海、鉴湖等水体中。 身体狭长,两侧略扁; 鳞片细小,体背部和侧面蓝灰色,有许多不规则的小黑点,腹部银白色。 因臀鳍两侧各有一排大而整齐的肛鳞,且两排鳞之间有明显的裂隙,故名“裂腹鱼”。 曾是洱海的主要经济鱼类。 它的肉质肥美,入口即化。 被誉为“鱼中之王”。 百度百科将该物种描述为“国家二号”,但实际上它并没有出现在任何一级保护名录中。

图 6.2 昆明裂腹鱼。 格拉哈米

图 6.3 大连沙棘

《云南鱼类名录》共收录裂腹鱼属29种、1个变种。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只有金口裂腹鱼和大理裂腹鱼为“国家二级”(仅限野生种群)。 冲口并非云南独有。 大理裂腹鱼在洱海也有发现,一度濒临灭绝。 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洱海弓鱼,包括云南裂腹鱼、大理裂腹鱼,迎来了复兴的曙光。 p。 段正明,弓鱼人工驯养繁殖的主要研究者,与段誉叔父、大理保定皇帝齐名。 段正明对大理弓鱼的研究与张献忠对明清史的研究一样卓有成效。

其他本土鱼类

7.中国结鱼

中华山核桃

图7.1 中国结鱼

图 7.2 鱼霉属 (非本地人口)

鲤科,鲤科,是鱼类的一个属。 俗名红翅,产于澜沧江中下游。 体侧平坦,有2对胡须; 鳞片大而有光泽,排列有序,背鳍有粗而光滑的刺,颇有英雄气概。 幼时只有鳍是红色的,成年后则全身红色,极其艳丽。 个体较大,可达8公斤,是当地主要经济鱼类。 也有人将其作为观赏鱼饲养。 在水族界被称为“红次郎”。 ps 据《云南鱼类名录》显示,云南产的T. tambroides有8种,其中就有著名的马来西亚天价“遗忘鱼”T. tambroides,产于澜沧江下游。

8.新款轻唇鱼

异口新毛唇鱼

图 8.1 异口客囊虫

图8.2 软鳍新轻唇鱼

鲤科,Cyprinidae,是鲤鱼属。 分布于大盈江、龙川河流域,当地人俗称“黑鱼”。 体长可达70厘米,鳞片较大,背部和侧面呈蓝色,性情冷峻内敛。 是我国罕见的大型蓝色淡水鱼。 在水族馆界被称为“蓝次郎”。 ps 云南还有保山猪笼草和软鳍贝纳西猪笼草。 前者又名“蓝二郎”,但其蓝色程度不如宝山猪笼草。 后者是“金”。 “Giro”。味道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关键是好看。在水族圈里备受推崇,而且价格昂贵。

9、二孔鱼

艾莫尼尔环唇鱼

图9.1 二孔鱼

图 9.2 “金苔鼠”

续断科续断属(Dipsus)。 分布于东南亚,仅在我国澜沧江下游勐腊、勐海有发现。 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二级,仅限于野生种群。 体长约100毫米,近圆柱形; 背部灰黑色,腹部白色,背面及两侧有8-9个黑斑,有时成2列。 上唇和下唇连接在一起形成碗状吸盘,具有正常的鳃孔。 顶部还有一个小鳃孔,故称“双孔”。 其人工饲养的品种遍布世界各地,其中包括水族店里的“金苔鼠”和“苔藓鼠”。 如此受欢迎的产品,谁能想到本土品种居然是“国二”品种呢?

10. 丝足贝司

毛足鼠

图10 丝足鲈

贝泰科 (Bettaidae) 是一个属。 又名毛足鲈,俗称木渣鱼、蓝宝石、大飞船、印度斗鱼、大核桃等,国内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澜沧江下游。 成鱼体长100-150毫米。 身体近乎椭圆形,侧面极其平坦。 身体上布满了许多蓝色的斜条纹。 身体中央和尾鳍基部有1个蓝色圆斑。 背部、臀部和尾鳍有许多亮点。 蓝色斑点。 是常见的热带观赏鱼之一,体色绚丽,易于饲养。 ps 不要将其与俗称“军舰”的 Osphronemus goramy 混淆。 仅一字之差,外观就明显不同。

11.巨虎

巴加里乌斯·亚雷利

图11 巨龟(幼体)

菊科(Asteridae)。 俗称鹰缸、鹰鸭嘴、瓜鱼,分布于我国澜沧江中下游,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它体型巨大,外貌奇特。 它生时呈灰黄色,身上有黑点、黑斑。 嘴根和胡须平坦且质地坚固。 它们呈半弧形向外扩展,就像两把镰刀。 它的气场很强,并不愤怒,而是强大。 是原产地著名的运动鱼和食用鱼,也是水族爱好者追捧的品种。 此外,白鲡鱼和红鲆鱼仅产于中国云南,其保护级别与巨型鲆鱼一样为“国家二级”。

12. 灯丝【鱼芒】

沙尼旺氏巴沙鱼

图12.1 灯丝[Fishmang]

图12.2 灯丝【鱼芒】,青岛水族馆

【玉芒】属【玉芒】族,【玉芒】与芒同音。 又名长线巨鲶,主要原产于东南亚。 理论上,它在澜沧江下游边缘分布。 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体型甚至比巨龟还要大,背棕银腹,头宽而平,嘴下,背鳍、胸鳍、腹鳍尖端延伸出长长的浮鳍,因此被称为“长丝”。 不,“成吉思汗”。 传说在我国发现的个体不超过5人。 将其定为“全国第一”令人费解,而且该品种的人工繁育极其成熟。 然而,《名单》中却没有补充“仅限野生种群”,这更令人费解……..

强制结论

图13.1 野菜蒸鲈鱼

图13.2 柠檬草烤鱼

一家人多次到访云南,还亲自游览过滇池。 他们只注重“把裙子披在岸上,享受浩瀚浩瀚”,没有时间深入了解。 他们连一根本土鱼毛都没有看到。 我在餐馆吃过两三次鱼。 烤鱼全是罗非鱼,清蒸鱼疑似大口鲈鱼。 都是从云南引进的养殖鱼。 它们很常见,还有很大的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无奈,我被疫情困住,离开云南已经整整一年了。 下次去一定要吃康浪白鱼! 将此记录下来,结束。

Tags:滇池 金线鲃 丝尾鳠 大头鲤 裂腹鱼

栏目排行
栏目推荐
    热门tag
    鲫鱼 饵料 路亚 海钓 海竿 野钓 鲈鱼 抛竿 翘嘴 手竿 饵料配方 窝料 泄力器 遛鱼 船钓 夜钓 爆炸钩 冰钓 比赛 北京 竞技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