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以下哪种动物是冷血动物?
A.啄木鸟
B.中华马蹄蝠
C.中华大鲵
儒艮
(答案见文末)
你可能不熟悉大鲵,但你一定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巴渝”。 这种低调而神奇的生物,常年隐居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中。 它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界普遍认为大鲵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3.5亿年。
▲中华大鲵
溪流的两栖“霸主”
大鲵作为典型的两栖爬行类动物,属于冷血动物,不能自行调节体温。 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它们的体温发生显着变化,使它们无法适应剧烈的气候变化。
中国大鲵有着特殊的生活史。 幼年的大鲵相对脆弱,生活在清澈的溪流中,脸颊上有六个羽毛状的外鳃,在水中呼吸。 很多两栖类、爬行类幼年时都长着可爱的“小胡子”,比如花鸟市场上常见的“六角恐龙”(墨西哥钝口龙)。 成年大鲵失去了可爱的“胡须”,获得了陆地生活的能力,正式成为山林溪流中的“霸主”。 它的皮肤具有渗透性,可以在陆地上自由呼吸。 在野外,成年大鲵往往单独生活,占据大小合适的洞穴,并采取尾巴朝洞内、头指向洞外、面向溪流的经典狩猎姿势。 生活在如此有利的地形中,当鱼虾在它面前游动时,大鲵就能出人意料地摆动头部,攻击猎物; 当危险临近时,它能以最快的速度沉入深水中隐藏。
▲中华大鲵幼鱼
“脾气暴躁”抵挡不住气候变化
干净的水源、僻静的环境、茂密的植被、新鲜的空气,大鲵对自己的家园环境非常挑剔和挑剔。 据科学家观察分析,大鲵倾向于选择水深较大、入口狭窄、水流缓慢的洞穴。 洞穴和周围河底的成分往往是卵石。 因此,水深、洞口宽度、水流速度、河底四个生态因素成为影响大鲵选择栖息洞穴的主要因素。
事实上,不仅是大鲵,两栖动物家族的其他朋友都是“脾气暴躁”的。 由于对栖息地质量的极高要求以及无法适应长期气候变化,两栖动物家族正在消失。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联合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气候变化已导致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两栖动物种群数量减少,甚至面临威胁的灭绝。 我国104种代表性两栖动物中,47.12%对气候变化高度脆弱。
作为淡水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纽带,两栖动物本身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 它们为人类社会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 大量研究表明,两栖动物分布广泛、物种丰富,在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交换、养分循环、能量流动和害虫种群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两栖动物对环境的高度敏感性,两栖动物被认为是判断其栖息地环境条件的良好生物指标。 它们的分布和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大鲵栖息的洞穴入口
中国大鲵现状堪忧
虽然处于溪流食物链的顶端,是经历过地球沧桑的我国两栖动物中的“国宝”,但中国大鲵却没能逃脱气候变化的浩劫。
在全球变暖的威胁下,一些现有栖息地的气候环境已不再适合大鲵的生存。 年平均气温、最暖月最高气温、最湿月降水、最冷月最低气温、最旱季降水等气候因素的变化,让中华大鲵“出了毛病”。 ”。 顽固而高级的大鲵只能退到更僻静的地方。 暗河。
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气候变化将导致中国大鲵的生态位发生约26%的变化,到207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34%。
残酷的现实,让隐居山林的大鲵不得不站在世界的聚光灯下。 作为世界上最受关注的两栖动物之一,我国特有的中华大鲵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极危物种。 它也被列入世界进化地位最独特、濒危的两栖动物名录,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在气候变化和人为捕猎的双重影响下墨西哥钝口螈,1950年至2000年间,大鲵的数量减少了80%以上,多地已经灭绝。 目前的分布区域极其分散,几乎所有的野生洞穴种群都是孤立的小种群,面临着遗传漂变和近交衰退的威胁。
在城市里我们能做什么?
留住这些顽固的蝾螈并不容易。 除了在动物园里,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很难看到这些山地精灵的影子。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此无能为力。 当科学家们在山里艰苦跋涉保护这个古老物种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日常生活中的微小改变做出贡献。
大鲵对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告诉我们,保护中国大鲵首先可以从低碳入手,为它们适应气候变化争取时间:
• 减少碳源,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企业既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也是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在中国,WWF协助企业将气候挑战和低碳转型机遇纳入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国内外节能减排先进经验和做法的交流,探索环保产品和创新技术解决方案。 推动企业更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动供应链绿色发展,率先迈向低碳经济。
• 增加碳汇,保护地球之肺。 森林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稳定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巨大的有机碳库,原始森林和森林土壤是巨大的碳储存地。 它们总共储存了约 3000 亿吨碳,是每年通过燃烧化石燃料和生产水泥释放到大气中的碳的 25 倍多。 保护森林是目前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有效且无需投资新技术的方法之一。
• 积极适应和倡导大鲵零散栖息地的连接。 大鲵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对其栖息地的质量要求非常高。 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将导致适合大鲵分布的气候栖息地总体北移趋势。 将新的适宜气候栖息地纳入原有保护区,或连接相邻保护区,扩大栖息地面积。
我国规定只有第二代大鲵才能食用和交易。 野生大鲵受到严格保护,严禁非法利用。 然而,如何才能守住野生大鲵和养殖大鲵之间的“保护红线”呢? 加强野生大鲵及其栖息地保护,加强保护区建设、保护站、繁育放流等工作。严格执法,加大对非法捕捞和不合格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 加快探索养殖鲵鱼身份管理,给每只养殖鲵鱼一个识别码。 这个码可以在销售、运输、运营环节扫描查询。 如果有代码,那就是合法的。 如果没有代码,将被没收并放归野外,并处以严厉处罚。
不建议自由放流中国大鲵繁殖个体。 遗传背景不明确会造成基因污染,并不是所有的栖息地都适合大鲵生存。 科学家正在评估中国最适合大鲵的栖息地,希望为今后的放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课堂测试的科学“答案”
正确答案:C
解决方案:大鲵作为典型的两栖爬行类动物,属于冷血动物,无法自行调节体温。 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它们的体温发生显着变化,使它们无法适应快速的气候变化。
(本文由北京科技报全媒体中心编辑制作,转载授权请联系“科学+”微信公众号,违者必究)
阅读更多权威实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的科技活动,请下载“科学+”客户端。 苹果用户可在应用商店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安卓用户可在用用宝、360手机助手、豌豆荚、华为、华为等应用商店搜索“科学加”下载安装。小米。
猜你喜欢
- 2023-12-01 破解墨西哥钝口螈的脑再生之谜
- 2023-12-01 墨西哥钝口螈端脑再生模型首次在时空转录组水平上描述
- 2023-12-01 六角恐龙鱼吃什么?墨西哥钝口螈怎么养?
- 2023-12-01 墨西哥钝口螈:从最开始我就讨厌这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