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上海市无国籍难民处理办公室签发的白、绿、黑通行证
一战前,“歧视犹太人”的思想在德国就已经形成。 后来,在全球经济危机和反犹太主义浪潮的影响下,这种趋势更加严重。 特别是1938年“水晶之夜”之后,纳粹在欧洲的反犹太主义愈演愈烈,迫使一批犹太难民画家背井离乡,前往上海。 对于这些饱受摧残的人们来说,上海象征着希望和美好。 由于上海是当时混乱局势下唯一不需要签证的开放口岸,也没有发生主观反犹太活动,所以居住在上海的犹太人大多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与犹太文化在某些方面是密不可分的。 二者一脉相承,都注重自身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重视家庭在教育领域的作用,都善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在上海这座中国传统与西方文明相结合的城市,犹太难民画家获得了最优越的定居和生活环境。
据有关资料显示,1933年至1941年,上海先后接纳了3万多名来自德国和德占区的犹太难民,其中包括约200名艺术家。 他们一直居住在法租界、公共租界和虹口地区,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 以1939年11月“上海美术家俱乐部”(艺社)的注册信息为参考,记载的文艺从业人员有150余人。 次年,该组织重组为“欧洲犹太艺术家协会”,吸纳了更多犹太难民画家和艺术爱好者。 出于职业爱好和兴趣,这些人也非常关心中国艺术的发展。 他们不仅用画笔记录了最真实的上海,还借助艺术社团和展览的力量,实现了与本土艺术家的深入交流。 换句话说,这些艺术精英丰富了上海的文化内涵,推动了上海本土艺术的发展,并逐渐助力了洋画运动。
白绿黑《小家搬家》黑白木刻
具体来说,犹太难民画家通过举办各种展览、组织犹太艺术社团、媒体宣传、教授西方绘画等方式,实践了从西方绘画向东方艺术移民的“第四条道路”。
笔者收集了一些犹太难民画家和艺术爱好者举办的艺术展览的资料。 其中,德国人大卫·布洛赫(中文名白鲁黑)和奥地利人弗里德里希·希夫(中文名徐福)是两位比较活跃的犹太画家。
“(白、绿、黑)水彩画特点鲜明,能呈现出明亮的视觉体验,如果能湿润、柔和、轻盈空灵,那才称得上上品……未来的成就真是太棒了。”很难限制。” (《新闻报》)”,1941年10月9日“白绿黑水彩木刻展”暨上海首届、第二届犹太画家联展。
而希夫“以上海为主要居住地长达十年之久,以远东为游历的对象。他不仅在当地,而且在世界艺术界享有盛誉,主要是因为人们了解了他对艺术的深刻反思”。他的每一幅独特的色彩问题”(《中国报》,1946年6月2日)。因此,早在1943年11月,在他的个人油画展上画展信息,媒体就以《油画》为题盛赞希夫“艺术本质的新面”。这里展出的绘画展展示了当地漫画家的多才多艺”(泰晤士报,1943年11月16日)。
犹太难民画家举办艺术展览进行艺术交流,也试图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潜在的赞助人。 他们组织了“犹太画家和艺术爱好者协会”(ARTA)。 协会现有会员64人,包括画家及其朋友。 成为会员即可免费获得艺术品一件,购买还可享受价格折扣。 同时,他们还加入其他艺术社团,帮助提高社团的知名度。 比如希夫参加了“上海漫画社”。
出版书刊也是犹太难民画家利用媒体宣传、实现艺术移民的主要方式。 希夫与荷兰女摄影师埃伦·索贝克合作的书《上海》(《上海》),由紫林西报出版,1934年问世时被认为是“一件艺术品,充满怪诞幽默”。很人性化,有美感”; 同样由该报出版的白俄罗斯画家萨巴乔的《上海漫画》,1937年,也堪称老上海的经典之作。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犹太难民画家已进入艺术学校或工作室教授西方绘画。 比如,被“上海艺术家俱乐部”和“精英工作室”聘请任教的希夫,曾担任国家艺术学院图学系教授。 杜老(M.Dom)、谢洛夫斯基()等,他们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西洋画的教学效果。
此外,他们还致力于改善和提高上海的建筑空间和平面设计水平。 当时上海夜总会装饰领域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如“面具”装饰就源于希夫的设计。 杂志封面设计的改进和完善也有他们的贡献。 例如,希夫创作了“《中国杂志》的新面貌,比旧的、破旧的封面生动得多。这些新封面展现了中国人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卡明斯基《奥地利画家希夫传》)。
上海,由希夫绘制,由艾伦·索贝克拍摄和撰写
“我(希夫)住在那里(上海)的那些年里,无论岁月好坏,无数的画面和印象不断在我眼前滚动,就像一部无穷无尽、总是有趣、生动、引人入胜的电影。 ”犹太难民画家创作了各种题材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中上海出现的海派事物和物品。
例如,希夫描绘了独轮车、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等人力交通工具,以及马、骡、驴拉的交通工具,各种具有城市美食特征的食物负担,正常的生活生、老、病、死、算命师、代理人。 给客人写信等生意,构成了上海城市社会变迁和生活方方面面的图景。
另一个例子是犹太难民画家,他用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人力车夫、妓女和其他经常被忽视的人群。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下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 有的漫画甚至批评时弊、评论时事。 上海太平书局1942年底出版的白、绿、黑黑白版画集《黄包车》,勾勒出不同地点、不同时期城市里黄包车夫的形象,生动具体地表现了当时的艰辛。人力车夫的生活。
又如,犹太难民画家的一些创作诠释了难民流离失所的生活。 希夫不仅在公开演讲和《上海日记》中多次提到他在上海难民社区的所见所闻,他的《难民》、《逃亡》等作品中也流露出一丝“为民生艰辛而悲伤”的味道。 ”。 毫无疑问,这些难民画家的绘画是上海文化的图形语言,为后人了解中犹文化交流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上海犹太难民画家是中西文化碰撞融合背景下重要的地域文化群体。 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可以一窥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和沟通中西桥梁的城市特色,而且他们与中国艺术家共同谱写了中犹历史上的辉煌篇章。黄浦江畔的艺术交流。
- 上一篇: 土里存活五年不吃不喝的鱼可以用肺呼吸
- 下一篇: 沙湾大桥 (平安二号·百日攻坚)久病床前无孝子!
猜你喜欢
- 2023-12-23 沙湾大桥 (平安二号·百日攻坚)久病床前无孝子!
- 2023-12-23 土里存活五年不吃不喝的鱼可以用肺呼吸
- 2023-12-23 乌龟肺炎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 2023-12-23 紫坪铺水库 水库水位逐渐回升发电机组将动能转化为电能
- 2023-12-23 来自南亚的如玻璃般透明的著名观赏鱼
- 2023-12-23 《拉汉世界》丝尾鼻鱼NasoVI-26~27
- 2023-12-23 怎么钓青鱼?可以用什么饵料!!
- 2023-12-23 玻璃拉拉 未发色的个体(或母鱼)个体中文名
- 2023-12-23 玻璃拉拉 世界上最珍贵的10种鱼,你去过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