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钓鱼网,请记住本站域名 www.yu81.com
以鱼为媒,以钓会友。

 > 资讯

农村发家致富的好门路——黄鳝肉!

admin2 2024-01-03 资讯 评论

1、鳗鱼的生活习性。 黄鳝是底栖鱼类。 多栖息于江河、湖泊、堰塘、沟渠、稻田等处。 他们经常在田脊、河岸和岩石之间的缝隙中钻孔。 它们也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植被中。 在强酸性的水下泥洞中。 黄鳝是夜行性动物,白天躲在洞穴里,晚上才出来活动。 他们经常在洞口等待寻找食物。 当气温和水温较高时,它们常在白天从洞中出来呼吸和捕食。 黄鳝喜食活食,耐饥饿。 冬天,当它的栖息地干涸时,它可以潜入一英尺多深的土壤中,并在冬季存活数月。 鳗鱼的鳃较小,主要依靠口咽腔内表皮作为辅助呼吸器官。 它通过表皮上发达的微血管网络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 鳗鱼经常出现在浅水中,身体前半部直立,鼻子伸出水面。 它会呼吸,因此鳗鱼可以生活在氧气极少的水体中。 鳗鱼体表粘液丰富,离水后不易死亡,适宜长途运输。 鳗鱼生长适宜温度为15-32℃。 当气温低于10℃时,很少觅食; 当气温低于5℃时,停止进食,进入冬眠; 当气温超过32℃时,它们就躲进山洞里避暑。 对光刺激较不敏感。 因此,春、夏、秋三季活动频繁。 黄鳝是杂食性鱼类,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食。 主要以各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如摇蚊幼虫、蜻蜓幼虫等)、大型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类)为食。 它还以水蚯蚓、蝌蚪、幼蛙、蜗牛和贻贝为食。 以及小鱼和小虾。 它也有吃陆生动物的嗜好。 它常在夜间游至岸边,甚至出水上岸寻找食物,捕食陆生蚯蚓、蚱蜢、金龟子和飞蛾等。 此外,还有食物碎屑、丝状藻类和浮游植物。

2. 鳗鱼的繁殖

1、繁殖习性 黄鳝在生物学上具有奇特的性反转现象。 从胚胎期到性成熟,都是雌性。 产卵后,卵巢逐渐转变为睾丸。 体长20厘米以下的鳗鱼均为雌性; 当体长约22厘米时,性逆转开始; 体长36-38厘米时,雌雄数量几乎相等; 长到53厘米以上的都是雄性。 黄鳝两年后成熟。 全长约20厘米的个体即可达到性成熟,可携带卵子约200-300个。 一个全长约50厘米的个体可携带约500-1000个卵。 鳗鱼的繁殖季节较长,每年4-8月为产卵季节,5-6月为产卵高峰期。 鳗鱼的性腺在右侧发育,在左侧退化。 繁殖时,右侧卵巢几乎充满整个腹腔,并可将肝脏等内脏压迫至胸腔上部。 在此期间,透过腔壁,用肉眼可以看到卵巢的轮廓以及卵子的大小和颜色。 性腺的左侧已经退化成一根两端封闭的细管。 生殖也在肛门后面,仅在生殖期连接。 黄鳝经常在洞穴入口附近或挺水植物和岩石中产卵。 产卵时,洞口或水中常出现泡沫。 成群聚集的卵并不是产在泡沫中,而是产在靠近洞口的巢穴中。 鸡蛋是分批生产的。 成熟的受精卵呈金黄色,比重比水大,无粘性。 卵直径在2-4毫米之间,吸水膨胀后可扩大至4.5毫米左右。 受精卵的孵化期较长,大约需要七八天才能孵化出幼鳗。 刚孵化出来的鳗鱼全长约13毫米。 它有胸鳍,鳍上布满了血管。 胸鳍不断拍动,是幼鱼时期重要的辅助呼吸器官。 当鳗鱼全长达到30毫米以上时,胸鳍逐渐退化,最后消失。

2、鳗鱼孵化人工养殖在国内外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难题。 国内鳗鱼的人工养殖一般是从鳗鱼的天然卵巢中采集自然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或者捕获性成熟的亲本鳗鱼进行人工采卵和人工授精,然后进行人工孵化或自然孵化。

(1)养殖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为8-15平方米左右,深度70-90厘米左右,水深15-20厘米,底层30厘米左右。 内建多孔圆形或菱形幼鳗保护池。 孔与养殖池之间用小网状铁丝网隔开。 水可以自由流动。 幼鳗可通过网孔进入保护池,但雄、雌鳗不能进入。 目的是保护幼鳗。 养殖池模拟稻田产卵环境条件。 产卵繁殖季节,让亲鳗在自然产卵环境中筑巢产卵,并巧妙地做了一些收苗设置。

(2)雌雄合理搭配:每平方米池塘可放养成熟发育良好的雌鳗5~8尾左右。 放养体长50厘米以上的成熟雄性鳗鱼3~4条,集中培育1~2个月后出产。 主要给它们喂适量的蚯蚓、蛆等高蛋白浓缩物,加速它们的腺体发育。

(3)专人管理:仔细观察产卵活动规律,做好记录,及时将孵化出的幼苗收集到专用池塘进行培育。 目前,我国各地主要从稻田、池塘、湖泊等水域捕获野生鳗苗,或从市场收购无害无病的鳗鱼进行养殖。 在养有鳗鱼的地方,可以通过保护幼鳗不越冬来保苗。 具体做法是:每年10月左右,将大鳗鱼捕捞起来,将小鳗鱼留在池塘中,让其钻入泥洞越冬。 此时应将水沥干,保持土壤湿润。 在高山、深山、寒冷山区气候较寒冷的地区,可在塘土上覆盖一层3~6英寸厚的稻草或其他杂草,以保温、防冻。 等到第二年春天变暖后,放水到池塘里,幼鳗就会出洞觅食,成为第二年的繁殖苗。 在同一个养殖池中,每株苗的大小要大致均匀,避免大苗吃小苗造成损失。 黄鳝生长缓慢,一般用上一年繁殖的幼鳗饲养。 每平方米养殖池可投放苗木50-60株(约3斤),有经验的也可投放苗木80-100株。

3、鳗鱼的饲养管理

1、鳗鱼池建设。 鳗鱼池可用砖石建造。 池壁、池底、池角均采用水泥砂浆或三和土色接缝。 石灰多的地方,也用三合土筑塘。 目前,常见的鳗鱼池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自流换水鳗鱼池:其特点是80厘米深的鳗鱼池底部高于排水沟。 池塘呈长方形,面积为3×4(平方米)或3×5(平方米)。 一端装满水,另一端装满水。 排水、水流灌溉无死角。 出口孔装有网盖,防止鳗鱼逃逸。 排水孔为多层小圆孔。 换水时可将水池内的污垢全部排出。 如遇大雨或积水过多,可自动从水位控制孔排出。

②栖息与饲养联合池:其特点是栖息与饲养分离,即在饲养池内修建隔墙,专门划分池面的四分之一给饲养池,并留有长方形孔洞。隔墙中央,洞口与土层平齐,晚上鳗鱼可以从洞口到投食池取食,白天又回到大池栖息,不仅有利于以便观察进食和生长情况,也便于及时清除残留饵料。

③简易池:有的地方鳗鱼池的墙基稍深,池底不需铺砖、石块,可降低建池成本。 无论什么鳗鱼池,都必须有进水口、排水涵洞和溢流口。 最好将进水口连接到水槽,让水从水槽落入水池中。 这样,当水充满时,就可以充气、充氧。 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鳗鱼沿着进水口逃走。 在进水口对面的水池​​中开设排水涵洞,在池面开设溢流口。 当水量较大时,多余的水可以从溢流口流走,防止大雨时发生洪水。 鱼儿从池塘里逃出来。 各进水口必须设置拦鱼设施,出水涵口必须用棕布或铁丝网封堵,溢流口必须设置拦鱼棚。 一般池底填土深度为25-30厘米,土层以上水深保持在10-20厘米左右。 池塘内三分之一的水面还可以用来培育睡莲、葫芦、绿浮萍,或者种植慈菇、茭白等水生植物。 池塘边还可以种植南瓜、扁豆等。 池塘上架设框架,为鳗鱼生长提供遮荫。 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 鳗鱼池放养前,要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一般每亩塘面积排干水后用生石灰50~60公斤。 鳗鱼苗消毒后半个月左右即可放养。 家庭饲养鳗鱼,也可利用屋前、屋后的小池塘、沟渠、坑洼、零星水面,改造成鳗鱼池。 面积可大可小,但必须有水源,以便干旱时可以人工加水或换水。 水池的适宜深度为0.7-1米。 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方形。 新建鱼池时,最好选择清洁、避风向阳、靠近住宅、靠近水源的地方。 面积约2-10平方米,4-5平方米最佳。 无论什么样的鱼池,都必须防漏。 池塘周围、池底、池角应采用水泥砂浆或三色土色接缝,防止鳗鱼逃逸。 池塘周围应高出水面30厘米,塘顶与水面留有间隙。 溢流孔管直径3厘米,并铺一层软土和泥浆。 最好用有机质较多的粘土或河泥、草(也可以用70%的塘泥、20%的牛粪、10%的猪粪,混合均匀后倒入池塘,填至50厘米厚) )。 将3英寸左右的蚕、大豆、花生、油菜籽等秸秆铺在土层上,保持水深10-15厘米。

2、饲养管理

①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鳗鱼的生长需要肥沃、清洁、深度充氧的水质。 不宜喂太多,太多会腐烂发臭,使水质变差。 一般喂后1~2天需添加新水。 一次。 生长期间水深应保持在10~15厘米,并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水深。

②注意水温变化:除了在池内种植水草外,还可以在池边种植一些瓜类、豆类,并搭棚遮阳。 冬季气温较低时,要防寒,排水,并盖一层稻草,保持池温、土壤湿润。 为防止鳗鱼冻死,不要在池内走动或堆放重物,以免压实地下通道,堵塞通风孔,造成鳗鱼窒息而死。

③加强巡视和观察:时刻注意池水水质、水温、深度的变化。 雷雨大雨时加强监管,防止洪水冲塘或黄鳝翻塘。

养殖黄鳝_养殖黄鳝喂什么饲料_养殖黄鳝的技术与资料

④防毒害:为防止有毒物质进入鳗鱼养殖池,严禁鹅、鸭入池,以免误食幼鳗,降低利润。

⑤适当保持水层深度:一般以10-15厘米深度为宜。 高温季节,水位应适当加深,但不宜超过20厘米。 应经常添加新水。 具体换水间隔春、秋季为7天一次,夏季每3天一次。 换水的频率还取决于水源、鳗鱼的数量和水质。 入冬后应将池水排干,仅保持池土湿润。 并在池塘土壤上覆盖一层6-8英寸的稻草或其他杂草,以防止池塘水结冰。 由于池塘里没有水,防止猫、狗、老鼠进入池塘吞食鳗鱼就显得尤为重要。

⑥饵料的投喂:黄鳝有吃大吃小的恶习。 因此,建议根据大小、规格分池饲养。 刚孵化4-5天的幼鳗,主要以水蚤、轮虫、鲜鱼酱和藻类为食,尤其是水蚤。 后期可逐步投喂蚯蚓、螺肉、蚕蛹等饵料,根据进食情况灵活控制用量,保证吃好,不留残饵毒害水质。 当体长达到6-8厘米时,即可分体饲养。 成鳗主要喂蚯蚓、蝌蚪、小蛙、蝇幼虫、虾、蚕蛹、螺蛳肉等,也可喂一些鱼泥或其他动物内脏。 尤其是蚯蚓是最好的。 每5-6克鲜蚯蚓可增加鳗鱼肉1克。 还可以投喂一些植物性饵料,如麦麸、大米、水果、蔬菜下脚料等,以后应探索“混合饵料”投喂。 投喂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防止幼鳗因进食过多而患病。 黄鳝白天和晚上都会出来觅食。 每天下午4-5点或晚上开始喂食,然后每天提前喂食。 大约喂食10-15天后,可以每天上午9点或下午2点喂食,也可以隔天喂食,以增加食量。 每日投喂量应为鳗鱼总量的6-7%,少喂细饲料,多喂粗饲料。 早晚两次投喂,将饵料集中放在饵料台上。 诱饵台可用木架、竹篮、铝网丝或尼龙密目网布制成养殖黄鳝,固定在水池内。 水温对鳗鱼的摄食和摄食活动影响很大。 15-28℃是最适生长温度,摄食活性增强。 这时候就要勤喂、补饱; 15℃以下,摄食缓慢,影响寻找饵料; 低于10°C时,随着水温下降,它们会停止进食并进入洞穴冬眠。

三、鳗鱼常见病害的防治 鳗鱼一般发病期在5月至8月之间。 大多数疾病都会危及生命,但对鳗鱼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介绍鳗鱼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红皮病(又称红皮病、红皮病)多是鳗鱼在捕捞或运输过程中皮肤受伤时,细菌侵入其皮肤引起的。 症状: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屑脱落,特别是腹部和两侧,出现肿块。 病鳗体形消瘦,多见于春末夏初。 防治方法:(1)放养前用1/200,000~1/50,000漂白粉将鳗鱼浸泡半小时左右; (2)发病季节用漂白粉挂筐预防(每平方米0.4克,视池塘大小而定)视情况而定,大的可使用2-3筐,大的可使用1-2筐。小的可以用篮子)。 用竹子做成鼎放在水池中,然后用绳索将篮子吊入水中; (3)捕捞、运苗时操作时,注意不要伤及黄鳝苗。 处理方法:(1)全池撒漂白粉,每平方米用0.4克,调成溶液,倒入均匀。 也可用于吊篮处理。 方法同上; (2)用磺胺噻唑合剂饲喂。 当天池内每100公斤鳝鱼用药5克,第二天每100公斤鳝鱼用药2.5克。 方法是将病鳗放入2.5%的盐水中浸泡15-20分钟; (3)每平方米使用0.05%克明矾。 撒,两天后在水面(以平方米计算)泼洒生石灰25克。 细菌性肠炎又称腐肠瘟、乌头瘟。 症状:行动缓慢,停止进食,头部看起来特别黑,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 轻者腹部流出血液和黄色粘液,重者则变紫,很快死亡(此病一般在四月至七月发病较快)。

预防方法:(1)用生石灰水(每平方米15-25克)彻底清洗水池; (2)发病季节每10~15天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处理方法:(1)使用磺胺噻唑,每50公斤鳗苗加5克合剂饲喂; (2)每50公斤鳗鱼籽喂大蒜15克; (3)2-6天后减半量,继续饲喂。 饲料方面,另外可以用呋喃西林代替,每50公斤鳗鱼苗用2克混合料。 水霉属也称为鳗霉或皮霉。 主要是由于互相咬伤皮肤伤口和霉菌侵入所致,霉菌的菌丝在体表迅速蔓延,产生“白毛”,使病鳗失去食欲,最终消瘦而死。 防治方法:鳗鱼入池前,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清理消毒,并将鱼分成不同大小,尽量减少对鱼的伤害。 发现鳗病后,可将4/10000盐和小苏打的混合物倒入整个池塘。 毛细线虫寄生在鳗鱼肠壁的粘膜层,破坏组织,使其他肠道细菌侵入肠壁,引起炎症。 如果大量毛细线虫寄生,还可直接导致鳗鱼瘦弱死亡。 防治方法:每50公斤鳗鱼用90%敌百虫晶体4-5克,与豆饼粉1.5公斤混合,制成饵料投喂。 由于发热的高强度维持,鳗鱼体表分泌的粘液在水中积聚发酵,释放出大量热量,使水温升高,深层含氧量减少。 鳗鱼躁动不安,互相纠缠,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可将少量泥鳅混入鳗鱼池内,吃掉剩余的饵料,并让泥鳅上下游动,防止鳗鱼互相绕圈。 鳗鱼发病后,立即更换亲水液,或在池内泼洒60%硫酸铜溶液(每平方米40-50毫升)。

寒病造成大量死亡,是因为注入的新水温度太低,鳗鱼一时无法适应。 防治方法:用温度过低的井水或泉水换鳗鱼池水之前,应先流过地面一定距离,使水温升至接近原鳗鱼池的温度。水温升高后,注入池塘。 当深秋初冬水温降至12℃以下时,鳗鱼开始入洞越冬。 此时必须将塘水排干,保持塘土湿润,并在塘土上覆盖一层稻草保温,防止塘水结冰。 梅斑鳗的背部有多处黄豆大小的梅斑溃疡,呈红色,还在流血。 据群众经验,将两只蟾蜍(蟾蜍)的头皮割下来,用绳子拴住,在池塘里来回拖拽,使蟾蜍分泌的蟾蜍毒液排出体外,即可防治此病。池塘里散布着蟾蜍。

4.如何钓鳗鱼? 鳗鱼的捕捞时间通常为10月下旬至春节前后。 此时气候、气温较低,鳗鱼已停止生长。 捕捞后也便于储存、运输和鲜活出口。 捕捞方法有:排水翻泥抓鳝、网抓鳝、网箱抓。 一般家庭饲养鳗鱼可采用笼捕法,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捕鳗笼是用竹篾做成的。 钓鱼通常在晚上进行。 垂钓时,将鳗鱼喜欢吃的饵料放入笼内,然后放入池塘内的投饵处。 约2-3小时后,即可将笼内的鳗鱼取出。 小鳗鱼自然会脱落。 进入泳池。 规格要因地制宜,以达到捕捞商品鳗鱼而不影响小鳗鱼生长的目的。 5、鳗鱼的储存和运输。 捕获的鳗鱼可暂时饲养在水箱、木桶、水泥池中。 一般60公斤容量的容器可存放30公斤鳗鱼。 添加25公斤温度为23-30°C的清水。 每4-6小时换一次水,并用手伸入底部翻动一次,防止发热、缺氧、窒息。 装载、储存和运输容器时,一定要洗去泥沙和污垢,经常换水,严禁使用油性容器储存和运输。 运输方式:①采用木桶运输。 一个高67厘米、直径57厘米的木桶,装有盖子,桶内有气孔,可防止逃逸。 白天运输时,装载鳗鱼25公斤,加水25公斤为宜。 若天气炎热,可酌情减少运输量。 旅途中要经常换水,或者在桶里放一些泥鳅,以利搅拌,减少鳗鱼的缠绕。 成活率很高。 ②尼龙袋充氧发货,每袋约10公斤,加水淹没鳗鱼体。 充氧后扎紧袋子,以利航空运输。 ③用篮子运输,篮子内垫有无毒薄膜,每篮重量为25公斤。 篮内不能放水,盖子也不能密封,以免缺氧。 为避免逃逸,可用竹筛盖住口,并在篮内放入少量肥泥。 储存和运输时,每天将四个鸡蛋打入每个篮子中,搅拌后放入篮子中,然后用手搅拌,以保持一定的营养和水分。 每筐放入泥鳅一公斤,每隔12小时用手插入筐内搅拌一次。 ,防止鳗鱼身体扭曲。 (山涵)

Tags:长鱼 三农

栏目排行
栏目推荐
热门tag
饵料 鲫鱼 鲈鱼 路亚 海钓 竞技 北京 比赛 手竿 海竿 野钓 抛竿 翘嘴 饵料配方 窝料 泄力器 遛鱼 船钓 夜钓 爆炸钩 冰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