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第一个到达北极的中国人:新华社记者李楠。 1958年11月12日,李楠作为中国驻苏联记者,乘坐“伊尔14”飞机,从莫斯科飞行13000公里。 经过64°24')并登陆北极,完成了北极探险,并于1961年出版了《北极游记》。
1991年8月3日至9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登义应挪威卑尔根大学叶欣教授邀请参加北极浮冰科考。 冰上连续7天进行大气物理观测,中国五星红旗首次飘扬。
1991年,国家南极考察办公室派郭晓刚、张福刚等人赴加拿大考察规划的中国北极科考路线,并提出从加雷索卢特市出发前往北极的方案; 它派陶丽娜前往美国学习北极探险的经验和经验。 管理。 魏梦华赴美国阿拉斯加州巴罗考察。
1993年4月8日,香港记者李乐熙女士乘坐加拿大飞机飞往北极,成为第一位到达北极的中国女性,也是第一位在北极悬挂中国五星级红旗的人。
1992年开始,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与德国基尔大学极地研究所、不来梅大学合作,开展了为期五年的北极海洋生态科考,研究北极生态系统结构和北极海洋生态系统状况。北极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1993年,中国科协成立中国北极考察筹备组,派出沉爱民、魏梦华、李乐熙三人从美国阿拉斯加前往北极地区考察;
1993年5月至6月,高登义赴北极地区进行“地球三极在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作用”研究。
1994年1月至2月,国家测绘局局长周亮赴芬兰北极拉普兰地区考察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
1994年4月至5月、8月至9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朱谦博士赴美国阿拉斯加巴罗等地进行北极露脊鲸考察。
1994年8月至9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张青松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多年冻土研究所侯书贵博士赴美国阿拉斯加北极地区进行气候与气候研究。环境变化调查。
1995年3月至6月,徐立群夫妇自费前往北极考察,对爱斯基摩人和鄂伦春人的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1995年4月至5月,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组织了中国北极科考。 在南德集团的赞助下,魏梦华、李栓科等7人乘坐飞机前往加拿大北部北纬88°附近,然后步行滑雪或乘坐雪橇前往北极,进行大气、冰雪考察一路上。 5月6日上午10点55分,中国人完成了首次由中国人自己组织的企业赞助的北极探险活动。
1997年8月至9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科学研究所曲少厚、高登义、卞林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下,与挪威卑尔根大学和斯瓦尔巴群岛叶欣教授合作极地大学等乘坐挪威科考船“兰斯”号,利用TMT(系留气象塔)、超声波风速温度计、辐射计等观测系统,对斯瓦尔巴群岛不同下垫面(浮冰区、公海)进行实验和陆地等)大气边界层结构和湍流通量等观测。
1998年5月,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陈立奇、王勇和中国极地研究所严启德赴斯瓦尔巴群岛(北纬80度)考察该岛自然环境和科考基地,讨论建立科考站和国际科学合作的可行性。
1998年7月至8月,由国家海洋局组织的陈冰心、陈立奇、袁少红、陶丽娜等人率领的北极科考队,从俄罗斯北极城市罗曼斯克乘坐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苏联号” 。 出发,我们经新地岛、约瑟夫群岛进入北极,考察了北极海冰区、周边岛屿的自然环境以及北冰洋航线和破冰实践,为选型提供科学依据中国首次北极科考航线及实施方案。
1999年4月,国家代表陈立奇、中国极地所董兆前、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刘健、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彭鹏出席北极科学论坛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年会上,报告了中国首次北极考察计划。
1999年7月1日至9月9日,中国首次北极科考历时71天,总航程14180海里,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全部科考任务。 此次考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样品、数据等北极露脊鲸,包括北冰洋3000米深处的海底沉积物以及海拔3100米的大气探测资源数据和样品; 综合水文数据,最大水深3950米; 5.19米长的沉积物岩芯和大量冰芯、表层雪样、浮游生物、海水样品等
- 上一篇: 南宁淡水鱼巨骨舌鱼价格多少钱一条?
- 下一篇:
猜你喜欢
- 2024-01-10 北极露脊鲸是什么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