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钓鱼网,请记住本站域名 www.yu81.com
以鱼为媒,以钓会友。

首页 > 钓鱼视频 > 四海钓鱼 > 装备发烧友

夜钓获2条不认识的鱼,这是什么鱼?

admin2 2023-11-12 装备发烧友 0 评论

对于钓鱼者来说,无论一年四季刮风下雨还是严寒,河边总有渔民静静等待鱼儿上钩。 近日,南京的一位钓友在夜钓时钓到了两条不知名的鱼。 当他拿出钩子时,他几乎没有被咬到。 它们看起来像食人鱼。 那么这些鱼到底是什么鱼呢?

从图片来看,这两条鱼与食人鱼几乎一模一样。 有的朋友说他们是食人鱼。 食人鱼又称食人鱼,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脉以东至巴西平原的河流中。 除亚马逊河外,库亚巴河和奥里诺科河也是其主要发源地。

食人鱼是食人鱼的一种,属于鲤科鲤亚科。 根据食性不同,可分为杂食性和肉食性两种。 肉食性食人鲳正式命名为红腹锯鳐,即内西亚锯鳐鲤鱼,体长30厘米(不含尾鳍)。

食人鱼有 56 种。 它们以凶猛闻名,俗称“水狼”。 它们以鱼类和水下动物为食。 食人鱼是群居性鱼类,喜欢欺负弱者、畏惧强者。 当食人鱼小群游动时,它们不会攻击落入水中的大鱼或大型动物。 如果群体规模较大,它们会攻击大鱼,即使是在游泳的人群中。

2013年12月26日,阿根廷罗萨里奥市约60人在游泳时遭到大量食人鱼袭击,其中包括20多名儿童。 多数人被咬伤较深,一名7岁女孩的手指甚至被咬断。

食人鱼因其锋利的牙齿和群居性而成为最臭名昭著的鱼类之一。 它们独特的三角形牙齿具有惊人的咬合力,可以轻松撕碎猎物。 进食时,它们将猎物吃得干干净净,只留下一堆白骨。 那么这位南京渔民抓到的到底是不是食人鱼呢?

从外观上看,它并不像食人鱼,而是像红鲳鱼。 红鲳属于蛇亚科、鲤科,与俗称的“食人鱼”关系密切。 它与食人鱼的颜色不同。 红鲳体色银灰色,胸、腹、臀鳍红色,尾鳍边缘黑色。 食人鱼的身体呈灰绿色,背部呈深绿色,腹部呈鲜红色。 它们有锋利的牙齿和发达的带刺的下颌。 这是他们最大的不同。

红鲳鱼是什么鱼?

红鲳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 是一种热带鱼,又名淡水白鲳、鲳鱼等,外形酷似鲳鱼,成体背鳍黑色,腹鳍橙红色。 它是一种杂食性鱼类。 它既可以吃小鱼、小虾和底栖动物等水生生物,也可以吃水草、藻类等水生植物。 如果它特别饥饿或缺乏食物,它会进化成食人鱼并攻击其他鱼类。 它的牙齿非常锋利。

幼鱼主要以藻类、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或浮游生物为食。 长到6-7厘米后,主要以水草和小鱼为食。 这种热带鱼不耐低温,适合其生长的水温为12-35°。 水温太低时,就会被冻死。

红鲳除了不耐低温之外,生存能力也很强。 在低氧环境中,其他鱼类无法生存,但它可以。 它在含盐量低于10‰的微咸水中也能生存,而且其鳞片致密,肉质坚韧,在水中受伤的机会大大减少。 它们是中下层鱼类,群居,常成群活动。

红鲳鱼是怎么来到我国的?

红鲳于1982年引入台湾,人工养殖获得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 1985年从台湾经香港引种至广东试育。 1987年人工养殖成功,并逐步在全国推广。 如今,这种鱼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

那么为什么要引入红鲳鱼呢? 事实上,任何物种的引进都有一定的原因。 有的因为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本低,有的因为生命力顽强,有的因为外形美丽而被引进作为观赏鱼。 红鲳生长速度很快,最大个体超过20公斤。 在养殖的情况下,饲养一年可达1公斤以上。 如果按照市场规格重1公斤,一年可以饲养多次。

红鲳鱼进入我国的途径与其他外来鱼类基本相同,如:罗非鱼、埃及塘鲶、锈野生鲮鱼等。这些鱼类生长快,养殖成本低; 鳄雀鳝、孔雀鱼、翻车鱼等,这些鱼的外观色彩较丰富,被引进作为观赏鱼; 引入蚊鱼、清道夫等,以减少蚊子的滋生或清理鱼缸内的垃圾。

为什么天然水域中会出现红鲳鱼?

那么为什么天然水域中会出现红鲳鱼呢? 原因很简单。 主要有两点。 首先,逃离养鱼场。 由于许多养鱼场为了取水方便,直接建在大型水源旁边,在养殖过程中难免逃逸,进入自然水域。 二是人工释放。 一些所谓的“有爱心”的人不管这些鱼是否有害甚至意识到它们的危害,都将它们释放到野生水域中。

它们进入野外水域后,有些地方的水温适合它们的生长,它们就在水域中生存。 那么我们不禁会产生疑问,那就是外星鱼类进入野外水域后还能繁殖吗? 我个人认为主要是机缘问题。 有50%以上的繁殖机会,因为鱼入水后就很难捕获,而且寿命很长。 很难保证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种鱼并繁殖。

例如:鳄雀鳝,一种来自北美的外来鱼类,放生后已在南方一些水域形成种群! 罗非鱼、清道夫、埃及鲭鱼、鲮鱼、锈鲮鱼、食蚊鱼、翻车鱼等种群数量已经非常庞大。

而且,红鲳鱼还被很多钓鱼公园视为垂钓鱼类。 钓鱼公园换水、放养时很难保证它不逃走。 在该国许多自然水域中都发现了它。

红鲳鱼有哪些危害?

外来物种被引入或夹带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后,可能会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被排除在系统之外; 也有可能新环境中没有生物与其竞争或限制,引进物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而红鲳是没有例外。 其危害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抢夺食物。 红鲳鱼作为外来鱼类,其食性与本土鱼类基本相同。 为了在水域中生存,它们必须与本地鱼类争夺食物。 这种鱼的体力比较强,有一定的攻击力。 在性方面,本土鱼类很难与它们竞争。

2、红鲳鱼的天敌较少。 我国天然水域中真正威胁到它的鱼类很少。 即使是鲶鱼、黑鱼等其他鱼类也只能捕食红鲳幼体。 算了,一旦它们成年了,没有天敌了,如果水里出现种群的话,很可能会大规模繁殖。

3、占据原生鱼类的生存空间。 经过数千年的进化,自然水域中的各种鱼类已经形成了一条生物链,即“各司其职”。 每一种鱼类都有自己的生长方式,如果红鲳鱼生长在自然水域中,会打破物种间的平衡,严重挤占原生鱼类的生长空间。

最后:2021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认定犯罪执行的补充规定(七)》规定了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罪。 不仅外来鱼不能放生,本地没有的本土鱼也不能放生。 一旦释放,将承担法律责任。

Tags:水域 人鱼 外来 繁殖 物种

栏目排行
栏目推荐
    热门tag
    饵料 鲫鱼 路亚 鲈鱼 海钓 竞技 海竿 野钓 抛竿 手竿 比赛 翘嘴 饵料配方 窝料 泄力器 遛鱼 船钓 夜钓 爆炸钩 冰钓 北京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