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钓
近日,四部委联合印发的首个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渔业。 各地正在持续加快渔业发展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转变,让更多优质鲜活水产品“游”进千家万户。 向江河湖海要饭,设施渔业发展有哪些新亮点,未来如何持续升级? 人民日报记者多地调查。
推进生态养殖,不断升级鱼塘,好水养好鱼好虾
凌晨5时许,浙江省德清县鱼跃镇的鱼塘里热闹非凡。 喂食器一打开,鱼就“挤”到水面。 这里是全省最大的黑鱼养殖区,年产1万吨以上。
鱼塘对于设施养鱼非常重要。 过去,尾水不定期排放导致黑鱼养殖难以为继。 在钱塘村,从事养鱼业30多年的高福亮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以前养殖密度高,喂的冰鲜鱼肉多,水很快就浑浊,需要定期换水。”
“有好水,才能养好鱼。” 鱼跃镇农办主任黄飞表示,为解决养殖环境污染大、产品质量下降的问题,当地鱼塘设施不断升级,“生态清洁养殖”绿色养殖新技术不断涌现。已实施。
原本拥挤的鱼塘已经变了样。 鱼跃镇鱼塘养殖密度由每亩5000尾减少到1800至2000尾。 环保高效的膨化饲料取代了部分冰鲜鱼,饲养鲢鱼、鲫鱼帮助消化剩余饵料。 “水质好,黑鱼吃得开心。以前要两三年才能养四五公斤,现在一年半就可以出塘投放市场。” ,而且陷阱里养的家养鱼也可以卖钱。”高福良说。
尾水如何处理? 作为淡水渔业大县,德清从设施和机制两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设计“四(三)塘三(二)坝”处理设施,将各鱼塘连接起来; 探索“一户一户、一收集管网(沟)”、一终端处理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每个养殖场都有专人管理。
在钱塘村渔业养殖尾水处理点,水中种植了伊乐藻、轮叶黑藻等藻类,池边可见成群的美人蕉。 尾水经过沉淀池后,经过陶粒、碳片、碎石组成的三道滤坝,依次进入曝气池、生态净化池、湿地净化池。 处理后的水可以循环利用。
“从传统鱼塘1.0版到标准鱼塘2.0版,再到生态美丽鱼塘3.0版,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有效解决了渔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水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德清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崔连勇说。
在新市镇松市村,7月下旬早稻收割后,庄稼里播种虾苗。 近年来,该村腾出虾田600余亩,引进浙江和合归生态农场有限公司统一管理运营。
“跟着公司的稻虾轮流,就能赚钱了!” 农民车昆山过去一年养两季虾。 多年来,田间水质出现富营养化,青虾发病率高,收成不容乐观。
“上半年种水稻,下半年养虾,优化了时间、空间和资源的配置。” 该公司负责人张培新表示,“稻虾轮作”让多余的养分被水稻吸收,实现了优质稻虾双丰收,改善了流域水质。虾池也得到明显改善。 进水采用专用管网,尾水采用生态沟渠排放。 池塘杂鱼数量减少,鲜虾产量增加10%,饲料消耗减少20%。
以生态为基础,持续提升设施养殖品质。 2020年,农业农村部启动推广绿色健康水产养殖技术“五大行动”。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培育“五大行动”骨干基地1265个,面积771万亩。 基本实现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全覆盖,养殖尾水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配合饲料替代率平均达到84%。
农业农村部渔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实施推进养殖尾水管理模式行动。 以池塘标准化生态改造和养殖尾水处理为重点,支持生态沟渠、生态池塘、地下湿地等尾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 根据规划,到2030年,建成池塘设施养鱼场340个,带动全国1700万亩池塘标准化改造。
提高养殖效率,集约化工厂化生产,助力水产种业振兴
在位于山东省青岛莱西市的青岛七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大小小的养殖池排列整齐,7000余尾墨累鳕亲鱼在池中游动。
“这里最大的肉鱼重达50多公斤!我们的养殖效率是普通池塘养殖的100倍,一亩地可以实现100亩地的产量。” 该公司负责人龚庆利说。
近年来,我国工厂化水产养殖发展迅速。 到2022年,养殖水体将达到1亿立方米以上,比2016年增长40%左右。日益完善的现代化工厂化养殖设施和产学研一体化体系,为选育养殖提供了有力支撑培育优质水产品种,不断打磨水产种业“中国芯”。
墨累鳕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但数量稀少,对水质非常敏感。 采用工厂化模式,莱西市实现了墨累鳕全人工养殖,设施渔业科技成果从“书架”转移到“货架”。 龚庆利说,目前,一园已实现“产蛋-孵化-培育-生长”的全生产周期。 一个30立方米的养殖池每年可生产墨累鳕1万公斤,产值50万元。 尾水通过管道输送至农作物智能大棚、稻田、旱田顺序利用,基本实现了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截至目前,我国共审定水生新品种283个,其中近10年培育审定的213个。 水产新品种培育进展迅速。
在海南晨海渔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虎龙杂交斑”是主导品种。 “该品种生长速度较快,体长、体重变异系数较小,均匀度显着提高。” 蔡春友董事长自豪地说,依靠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设施,为农民提供更加有利的优质苗木。 打破进口依赖。 目前,全国60%以上的石斑鱼养殖户正在养殖该品种。
数字技术与水产种业的联动,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还为农民提供了各种技术支持。 “优质苗木的质量是有迹可循的,不仅长得快、个大、产量高,而且如果在喂食、换水等方面有问题,可以随时联系专家。” 浙江省慈溪市安东镇马滩路村农民金杰说,他家的罗氏沼虾苗来自浙江省水产种业公司的养殖基地。
浙江水产种业公司副总经理高强介绍,工厂育苗车间配备了各种先进的物联网设备,搭建了数字化管理云平台和虾管家、虾医生小程序,延伸服务半径,实现远程捕捞技术指导和在线诊断,打造闭环产品追溯链,带动虾农共计3000户,户均收入增加30%。
从当地来看,工厂化循环水模式产能高、节水节地、污染排放可控、产品质量稳定,有效满足种业生产和商业化生产的需求。 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将在内陆和沿海滩涂养殖优势地区建设152个工厂化集约化渔业养殖场,新增带动现代工厂化养殖水体1500万立方米。
产业链不断延伸,一站式加工冷链物流设施,新鲜美味食品“走”进千家万户
“拉网——”在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东山农场,一条活泼的加州鲈鱼被捞上岸,进入临时养殖池。
“临时养殖池可容纳鲜鱼2万多公斤,订单一到,我们就联系活鱼运输车装车配送。” 武汉锦绣天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锦峰表示,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鲈鱼,顾客第一天用手机下单,第二天就收到活鱼。
“水产品讲究新鲜。”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文高表示,结合设施渔业发展,武汉市在生产基地设立预库,提前采集鲜活水产品,临时养殖储存。与驻扎渔业密切相关的池塘。 中国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发鱼类保活设备和设备。 目前,在全市九个中心城区,活鱼从水中打捞到市民居住区,两小时内即可送达。
水产品加工设施更好,鱼可以“游”得更远。 在锦绣天堂公司的加工车间,鲜鱼经过去鳞、去鳃、清洗等一系列加工工序,然后进行真空包装、冷冻保鲜。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公司引进了流道养殖和初级水产品加工设备,每小时可加工2000公斤。 “我们既出售活鱼,也出售屠宰和新鲜包装的鱼,这些鱼按照不同的规格分类并供应到市场。 这些鱼很受欢迎。”黄锦峰说。
去年,该公司生产鲈鱼120万公斤,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 “目前我们采用的是常规冷库,库容为1万吨。” 随着销量的增加,黄金峰计划明年引进液氮冷冻设备。 “虽然每公斤冷冻成本高了3毛钱左右,但灭菌冷冻的效率可以提高很多,半小时就可以冷冻发货。”
“从卖鲜鱼到卖干品,价值翻了好几倍!” 武汉市黄陂区齐家湾街道下王村胡家湾德耀王养殖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胡国刚送走了一车干鱼。 他介绍,合作社养殖的青鱼、武昌鱼售价每斤7元左右。 经过宰杀、加工、恒温腌制、风干后,鱼头、中段、尾部就可以单独出售,一斤卖20多元。
好的政策有利于设施升级。 “对从事农村水产电子商务活动的渔业生产经营主体,市财政资金给予最高80万元补贴,补贴金额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40%。” 王文高介绍,补贴主要用于支持渔业生产经营主体。 购买水产品加工、水产品暂养增氧、冷链冷藏、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质监测等设施设备,以及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线上线下交易等。
近年来,各地不断拓展和升级渔业全产业链。 依靠不断完善的后制加工体系,各种风格各异的水产品登上了消费者的餐桌。
福建民威实业以鲈鱼、大黄鱼为原料烹制的菜肴品种齐全,特色独特。 该公司生产部部长郑启津表示,根据当前消费者需求,公司利用活鱼加工技术,开发了调味鲈鱼、无骨鱼、烤鱼等系列熟食; 还开发各类休闲食品,建设现代化、规模化精深加工生产线10条,可加工产品30余种,年产值6亿元。
水产品加工是连接渔业生产和流通的环节。 2022年,我国水产品加工利用总量将达到2556.13万吨。 “水产品加工有利于解决渔业生产季节性与需求常态化之间的矛盾,平滑供给周期性波动,满足居民对水产品个性化、多样化的食品蛋白需求。” 中国水产科学院副院长、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刘子飞表示,近年来,水产品加工装备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要进一步推动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为全行业提供水产品加工服务。 链条保护。
开辟设施养殖新空间,发挥技术装备优势,打造“蓝色粮仓”
走进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五农场,四层排灌渠道将稻田连接起来。 汹涌的稻浪之中,鱼塘星罗棋布,鲤鱼、鲢鱼在水中游动。 池塘边生长着盐碱地的标志性植物——芦苇和黄须。
“我们地处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田地如果不泡透,地上就会飘起一层白色的碱花。” 农场副主任刘双海说,每年1月份都会引滦河水冲洗土壤。 体表层咸,4月中下旬应排水、耙地。 今年3月,曹妃甸区在第五农场启动“异地稻捕综合种养”试点,按照3亩稻田比1亩的比例构建稻田捕捞综合种养体系池塘。
咸水成了鱼类的新家,盐碱地变成了“鱼米绿洲”。 “从稻田收集的盐碱水排入池塘养殖鲤鱼、南美白对虾,同时养殖草鱼、鲫鱼、梭鱼等适宜水生物种。” 刘双海说,“这种养殖模式病害少,用水量少。 产品肉质紧实,销路很好。 现在鲤鱼已经长到了一斤半,南美白对虾也长到了30多头一斤,10月底就可以上市了。”
“盐碱地发展水产养殖,为洗盐排碱提供了一条绿色出路,为防止土壤返盐返碱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培育水产经济作物。”动物,水体碱度降低,产生优质蛋白质。” 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研究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低洼盐碱地养殖重点实验室主任莫宗礼表示,经过三年的跟踪,监测显示,土壤盐分稳定在1.5克/公斤左右,水体碳酸盐碱度下降86.3%。 利用该模式改造沿海盐碱地,年虾亩产可达500公斤,耐盐碱淡水鱼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一亩池塘经济效益超过3000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仍有空间开辟新空间,优化设施养殖空间布局,保障水产品持续供应。 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将以单池10至30亩、集中连片面积500亩以上为基础,建设60个盐碱地设施渔场,促进盐碱地设施渔场的有效管理和利用。盐碱地。 此外,发展集约化深海养殖正成为未来水产品供给的重要增长点。
在福建福州连江县小城平静湾海域,乘船出海不到15分钟,两座“钢铁岛”映入眼帘。 “看!这是我的渔场。” 从事海上养殖20多年的陆同峰自豪地说。
2020年初启动的海上养殖平台就像一个倒置的果篮,有四个篮球场大小,养殖水量达到15000多立方米。 “现在一键实现智慧农业。” 陆同风按下电动按钮,面前这个62米长的“庞然大物”开始翻转。 藏在笼底的大黄鱼纷纷跃出水面。 “网箱可以翻转,贴在网箱上,定期烘干清除上面的藤壶、海藻等生物,网孔通畅,鱼儿活动、呼吸更加自由,水产品品质明显提高!”
距离养殖平台不到3公里,落户了新一代绿色智能渔业旅游平台,拥有50平方米的智慧渔业中心。 智慧渔业系统通过自主研发算法建立评价体系,指导生产运营。 “这里,水温、水环境、海流扰动、饲料量等数据都被准确记录,成本控制精确到每条鱼。” 运营总经理徐航说道。
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 2022年,全国深海养殖产量39.3万吨,占海水鱼类养殖产量的20%以上。 到2030年,我国将在深海建设99个以上大型智能养殖渔业,推广重力网箱、桁架网箱、养殖船等先进技术和设施。
“设施化、集约化养殖是一个系统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学院教授包振民表示,从技术创新出发,未来需要在物种培育、繁育技术、设备设计制造等方面进行多学科联合研究,并予以关注。注重基础研究和数据库建设,加强养殖设施设备对水生动物生活习性和行为的适应性研究,加强养殖设施智能化、智能化技术研发,实现水产养殖装备跨越式发展。 (记者于静贤、刘晓宇、王沛)
版式设计:张芳满
《人民日报》(2023年8月25日第18页)
- 上一篇: 白鹭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白鹭一共有13种类
- 下一篇: 白醋+一点食盐,让小龙虾焕然一新!
猜你喜欢
- 2023-11-05 白醋+一点食盐,让小龙虾焕然一新!
- 2023-11-05 白鹭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白鹭一共有13种类
- 2023-11-05 去除虾线龙虾的方法有哪些?龙虾怎么吃才好?
- 2023-11-05 老鬼钓鱼饵 “老坛玉米”自制的发酵玉米效果更好!
- 2023-11-05 派大星最接近现实中的粒皮瘤海星,你知道吗?
- 2023-11-05 微山湖流域黑鱼“娇嫩”的一面
- 2023-11-04 泥鳅是吃什么长大的?是怎么养活自己的
- 2023-11-04 告别连绵阴雨迎来明媚阳光杭州气温将升至20~22
- 2023-11-04 养殖奥州龙虾的养殖技术介绍--新鲜美味的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