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1. 测试材料和方法
1. 池塘准备
(1)池塘选择:选择面积15亩的池塘。 养殖水环境符合GB/T 18407.4-2001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环境要求。 最大水深3米,池底不渗漏。 配备4台3kW叶轮增氧机。
(2)清塘:元旦后排净塘水,捕捞后回水20厘米,全塘撒漂白粉10公斤/亩,保持低水位至放苗前10天,加水至1.5米。 加水时,在进水口处设置100目筛进行过滤,防止野鱼、鱼卵进入。 同时施肥水王,改善水质。
2. 放苗
(一)黄颡鱼鱼种:3月26日,投放规格200尾/公斤的全雄性黄颡鱼鱼种1000公斤,同时投放规格6~10尾/公斤的鲢鱼900尾时间。 种子的来源是自我繁殖。 ,个体整齐、结实、色泽鲜艳、光滑无伤。 苗入池后第三天,全池喷洒硫氟沙星,防止水霉病。
(二)凯比斯鲟苗种:5月20日放流750尾体长15厘米的凯比斯鲟。 种子是自我繁殖的。
3.日常管理
(1)饲料喂养:①饲料选择。 我们选择以动物蛋白为基础的黄颡鱼专用膨化浮性颗粒饲料。 粒度根据鱼的生长情况从1号逐渐增大到3号。 ②日常喂养。 饲养采用“四定”原则,整个饲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份之前,前期水温较低,鱼摄食不太活跃,所以每天喂两次饵料。 随着水温升高,摄食更加剧烈,每日投喂次数逐渐增加至4次。 每日喂食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准。 第二阶段,8月至9月,天气炎热,水温高。 应适当控制投喂量,可按鱼体重的3%~4%投喂。 第三阶段,10月以后,水温逐渐下降,以保肥为主,饲料比例逐渐减少,准备出售。
在此基础上,应根据天气、水质情况以及鱼的摄食情况来调整投饵量。 正常喂料量应以1~1.5小时内能否吃完所有饲料为准。 酌情增加用量。 减少饲喂量。 第一阶段推荐采用饱和法。 第二阶段,由于天气炎热,水质容易波动,投喂应“80%饱”,即80%饵料鱼离开阶段后停止投喂。 第三阶段,可适当降低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以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2)水质管理:2014年,我们引入了新的养殖理念——生物絮团技术。 该技术以水的转移为重点,通过人工添加碳源和异养微生物来调节碳氮比(C/N>10)。 ,利用异养微生物将水体中的亚硝酸氮、氨氮等氮转化为自身的蛋白质,从而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调节水质。
材料:新型益生菌(芽孢杆菌等)、细菌(特殊碳源)、麦麸、带盖塑料桶等。
使用说明:一瓶5公斤新益生菌加1包菌液中加入5至10公斤麦麸,加水密封发酵48小时。 前3次,每组每米水深3亩,每次间隔5天。 从现在开始,每组每米水深使用8至10英亩,每15天左右使用一次。
(3)病害防治:采用新型调水技术后,整个养殖过程几乎没有出现病害。 偶尔连续下雨会引发寄生虫病。 采用中草药杀虫,安全可靠。 使用阿维菌素杀虫剂时要小心,因为白鲟更敏感。
2. 测试结果
12月6日开始捕捞,共捕获黄颡鱼16875公斤,平均每条鱼规格0.14公斤,亩产1125公斤。 白鲟共有尾552尾,重580公斤,平均尺寸为1.05公斤/尾。 鲢鱼1525公斤。 实现总产值1000元,扣除生产成本1000元后,利润总额达到9.77万元,每亩净利润达到6513元,经济效益显着。 参见表 1。
三、分析与体会
1、黄颡鱼的鱼苗不宜太小。 我们投入的规格是200尾/公斤,稍微太小了,导致成活率只有60%。 市场规格仅0.14公斤/尾,价格仅18元/公斤。 如果放行规格达到100尾/公斤以下,市场规格将达到0.17公斤/尾以上,售价将在20元/公斤以上。
2、全新养殖技术——生物絮团技术,适合高产模式。 其核心是利用异养微生物的异养同化作用,将水中的废氮转化为细菌蛋白,然后进入物质循环。 异养微生物是去除生物絮团中总氨氮的主力。 因此,可以在池塘中添加适量的异养微生物,并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以调节水体中的碳氮比,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繁殖。 、强化特定菌群黄颡鱼养殖技术,优化脱氮效率,将细菌絮凝成颗粒状物质被养殖动物摄食,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换水量,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提高养殖成活率,具有提高产量、降低饲料系数等功能。 其中,最常用的异养微生物是芽孢杆菌、酵母和乳酸。 使用过程中水质监测数据见表2。
3、白鲟作为黄颡鱼养殖新品种,效益显着。 集成生物絮团技术,白鲟可以过滤并取食水体中漂浮的生物絮团,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 与传统品种鳙鱼相比,白鲟生长速度更快,幼鱼可长至1至2公斤/年。 尾巴。 产品价值高,最高可达40元/公斤。
使用生物絮团技术时应注意的事项:
(1)生物絮团将池塘中有害的氨氮转化为无害的生物絮团蛋白,该蛋白必须进一步转化为养殖动物(如鱼或虾)的蛋白质,否则这些蛋白质会因这些生物的死亡和分解而再生。 释放出氨氮。 因此,该技术仅适用于可直接捕食生物絮团的动物,如虾、罗非鱼、鲢鱼、鲮鱼等杂食性养殖对象。 当将此技术用于其他养殖物种时,必须饲养杂食性鱼类以生物絮团为食。
(2)絮体必须悬浮在水体中。 氨氮转化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必须开启更多的增氧机,以保证池塘有足够的溶解氧。 建议发酵后晴天10点左右使用。
(3)由于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絮凝物,因此最好每隔7天左右停喂1天,以充分利用多余的蛋白质。 改善底部。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不可能一天24小时增氧,会有一些絮状物沉淀,所以需要定期进行氧化底改性。 (作者:刘正建,江苏常州水产良种引繁有限公司;彭永傲,珠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江苏黄颡鱼池塘养殖
- 上一篇: 鱼苗的食物及投喂事项,你知道吗?!
- 下一篇: 淡水石斑鱼多少钱一斤?怎么养殖?池塘整理淡水
猜你喜欢
- 2023-12-31 加州鲈主养池塘混养黄颡鱼养殖技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