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4月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华、中国文联民间文艺中心副主任刘德伟、教授、博士生导师肖方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显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兆元,省民协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李晓军董事长等来鄱县对我县申报“中国渔俗文化之乡”进行现场检查。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应美兴陪同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县湿地公园管委会、江西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开发公司、县工商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文学艺术界、鄱阳湖文化研究会、以及渔业文化专家学者。
▲ 剪竹卡(直钩制作)
我县有望再添一个“民族品牌”标志
▲ 观驿前晒鱼
考察组参观了城市规划馆、鄱阳湖文化艺术中心,观看了渔业风情和文艺表演。 在饶州街道办事处官一前村,我们观察了当地渔民的生产生活; 在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渔文化景区,我们详细了解了我县如何将渔民风情融入旅游发展。
▲ 专家组与渔民交谈
在中国渔俗文化之乡汇报会上,考察组观看了专题片,听取了我县相关单位负责人和渔俗专家的工作汇报。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应美兴在报告会上组织介绍了县与湖、人与湖、文化与湖的关系,展现了县域的悠久历史。我县的渔俗文化。 在随后的反馈会上,检查组认为,我县渔俗文化历史悠久,类型丰富多样,民间传承性好,符合中国渔俗文化之乡的条件。 同时,考察组还就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渔俗文化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
背景介绍
鄱阳市申报“中国渔俗文化之乡”,旨在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民俗风情。 这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 同时,鄱阳市也具备申报中国渔文化之乡的良好条件:
渔业生产历史悠久
据考古发现,由于鄱阳水网纵横,水源充沛,鱼虾种类繁多,捕鱼捕虾自古以来就是这片土地上先民们重要的日常生产活动。 正德时期(鄱阳等地设县),考古发掘发现,仙人洞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骨、角、蛤等作为渔猎工具。
1957年和1958年,鄱阳县双港镇乐亭村王家嘴两次出土石锛、网坠等新石器时代晚期文物。 夹子就是鱼钩,是鄱阳最常用、最古老的渔具。 据说,夹子是姜子牙、姜尚在渭滨钓鱼时所用的直钩。 这里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渔俗文化的传承者。
渔业文化如燎原
有一支队伍:涌现了一批研究渔俗的学者、专家。 在政府的推动、民间的拉动、大师的引领下,研究学习渔俗文化已成为一种时尚。
举办:2015年渔钩,我县成立“鄱阳县渔俗文化组”,书写渔俗文化。 两年来,走访渔村60余次,召开会议70余次,最终撰写了作品《渔民的骄傲——鄱阳渔俗文化观》(20万字)。
有阵地:渔风情文化博物馆、渔风情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以渔业文化为主体的阵地正在陆续涌现。 渔俗文化博物馆旨在抢救、保护、收藏、研究和发展古代渔俗文化。
有产业:一批渔具品牌涌现,以渔具制造、渔业加工为载体,落实“万渔民奔小康”行动计划。 “天下第一鱼钩村”鄱阳县官一前村生产的鱼钩年销量已突破20亿只,占全国鱼钩总销量的80%以上, 50%的份额已进入国际市场。 销往东欧、东南亚、澳大利亚、北美、非洲等地。
还有活动:由鄱阳主办的中国(江西)鄱阳渔俗文化节即将成为唯一的渔俗行业专业综合性展会。 还将邀请各国渔俗、文化、企业的专家、学者、客商参加展会。
有政策: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渔俗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每年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渔俗代表性传承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并积极开展渔俗等地方文化人才评价。 此外,渔业定制养殖企业在土地使用、税收、融资等方面将给予一定优惠。
影响力:渔俗文化品牌效应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中央及省级各大媒体报道。 央视《中国行:远方的家》栏目特别推出以鄱阳渔俗为题材的专辑《鄱阳:直钩渔村》,并在黄金时段播出。 而展现渔俗文化魅力的鄱阳渔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猜你喜欢
- 2024-01-03 渔钩 百试百灵的诱鱼思路,不吹不黑,鱼获再差也不至于扑空
- 2024-01-03 螃蟹为什么要横着走? 同安区进修附属小学五年(3)班小荷作文网鑫小荷作文
- 2024-01-03 冬季钓鱼调漂的正确方法,冬天钓鲫鱼怎样调漂最灵敏
- 2024-01-03 渔我同行219,虎门高铁站的219路公交的末班车几点
- 2024-01-03 兴化螃蟹“洗澡蟹”异地短暂唤做“螃蟹留学”
- 2024-01-03 未来3天平凉仍然有降雨气温较低提醒市民外出携带雨具
- 2024-01-03 秋风起,蟹脚痒,公蟹和母蟹哪个更好吃?
- 2024-01-03 海钓鱼视频5,怎么用海杆锚鱼
- 2024-01-03 最不能辜负海胆的吃法,你吃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