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研码头。
南沙现代渔业产业园。
近日,第四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暨第一届广东(国际)现代海洋牧场产业大会在广州南沙开幕。 水产种业发展成果在这里“大放异彩”,现代海洋牧场全产业链“亮点纷呈”。 广州作为支撑广东现代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建设的重要一环,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大食品理念的逐步确立,全国沿海地区吹响了向海洋求食、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呼声。 广州提出全力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城,唱响“海洋田园”。
然而,拥有近400平方公里海域的广州,却没有直接用于开发海洋牧场的海域,即没有水产养殖区。 面对广阔的“蓝色粮仓”,广州如何集结海上力量“组队出海”?
先规划
广州着力打造“两个中心一高地”
在全球海洋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多个海洋大国都以海洋牧场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深海养殖业。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设海洋牧场。 如今,海洋牧场在广东等沿海省份已实现规模化产出。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工作船等深海养殖”。 根据广东省委十三届三中全会“1310”和广州市委十二届六中全会“1312”思路和举措的具体部署,为助力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广州要全力打造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全面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海洋产业竞争力。
广州千年商港向海而生、向海而兴。 加快建设海洋强市,积极谋划和推动现代海洋牧场相关产业发展。 但地处珠江口的广州,目前尚无直接用于开发海洋牧场的海域。
南都记者了解到,广州现有海域面积399.92平方公里,内地海岸线长209.9公里。 划定港口航运区、旅游休闲娱乐区、海洋保护区、保护区4个一级海洋基本功能区(禁止养殖)。 区)。 《广州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年)》显示,广州将珠江口港口、锚地、航道、通航密集区等区域划为禁区,明确禁止商业性水产养殖活动。
就海洋生产而言,广州或许没有优势,但在发展相关产业、延伸现代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建设方面潜力巨大。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正在制定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开发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打造“两中心一高地”,即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制造中心、广州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全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高地,水产品流通、加工、渔港建设、水产种业等四个重点项目落地入选,总投资约57.3亿元。
现代海洋牧场产业链中的二、三产业是广州建设现代海洋牧场的“重要战场”。 南沙、番禺等拥有海洋资源的地区明确要发展现代海洋牧场二三产业。
集中了广州76%海洋资源的南沙区,今年提出深入实施“1+2+2+7”海洋牧场建设战略。 “1”是建设华南现代海洋牧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发展目标,“2+2”是建设现代海洋牧场装备技术研发制造示范基地和深海牧场蓝色种业“育推广”综合产业基地、全省海洋牧场供应链综合服务中心和海洋牧场区域性国际合作交流中心,“7”指海洋牧场装备设计、装备制造、融资租赁、种业、水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与贸易、文化大队在七个赛道上发力。
装备升级
喂料机、数苗机、智能海洋牧场设备
育苗阶段高精度喂食器、数鱼机、鱼池清洁机器人; 近海养殖阶段的船用真空鱼泵、活鱼分级机、水下巡检机器人; 微晶冷冻机、鱼虾加工生产线……当天发布会开幕式上,位于广州的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带来了针对现代海洋牧场育苗、远洋养殖、水产养殖三大场景的智能装备。产品加工,令人目不暇接。
该所负责人表示:“这些装备很好地体现了广东现代海洋牧场的‘陆海接力’特点,为‘广东模式’现代海洋牧场装备体系建设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现代海洋牧场展区,50余种新型现代海洋牧场装备一字排开,参展的18家科研院所和企业中,不乏“广州力量”。
涵盖陆地和海洋的制造业是广州工业的鲜明背景。 作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广州造船制造业实力雄厚,在大型养殖船舶、桁架式养殖平台等海洋牧场配套设施设备开发建设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
2022年3月和2023年1月,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制设计的两个半潜式深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普盛海洋牧场1号”和“普盛海洋牧场3号”由广船国际制造。 “不。” 交付位于南沙区龙穴岛的海南普盛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并在海南投入使用,引起业界关注。 “去年11月,‘普盛海洋牧场一号’收到了第一批鱼,效益非常可观。” 广船国际海洋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饶春晓表示。
与传统养殖平台相比,面向深海的智能养殖平台必须避免产业发展的短板,必须加强关键技术研究。 饶春晓以广船国际正在研发的桁架式创新养殖工作船为例指出,广船国际的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智能、高产出、低能耗等方面。
她介绍,通过模拟计算,保证海洋牧场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裕度和强度,提高设备的抗风浪水平,并配置自航功能,避免台风、海浪等自然灾害。赤潮时,还可航行至近海、码头补给或运输渔获物。
一方面,养殖工作船采用全开放式桁架结构,发挥深远海洋的自净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海洋优质海水资源进行自然换水,降低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巡航养殖模式不受季节变化的限制,获得了最适合养殖对象快速生长的环境条件。 有效提高养殖空间和时间的利用率,实现产业化、规模化、连续稳定生产。
此外,工作船配备了从养殖、监控到加工的自动化设备,实现科学均衡饲养,创造优良的养殖环境保证渔获质量,同时还提供人性化、舒适的工作和生活设施,有利于吸引人才投向高端养殖业。
在上述两个养殖平台成功建设的基础上,广船国际还承担了福建闽头“惠安一号”豪华文化旅游养殖平台和“普盛海洋牧场二号”养殖平台的建设任务。 饶春晓透露,“惠安一号”在养殖的基础上,融合了文化和旅游功能。 预计白天可容纳约250名游客,夜间可容纳约80名过夜旅客。 可以理解为“具有养殖功能的豪华游轮”。
看待产业发展,中国海洋大学向海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大海指出:“深海养殖及其配套产业都具有显着的规模经济,配套产业的发展仍落后于深海养殖发展需要。” 他建议地方政府可在养殖设备管理等方面探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开辟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
种业“芯片”
推动南沙青蟹、小虎虾、黄鳍鲷等研发。
南沙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最南端,广阔的沙地常年保持着2‰-12‰的咸水,孕育出品质优良的“南沙青蟹”和更为珍贵的黄油蟹。 去年,“南沙青蟹”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国家名优新农产品。 南沙目前养殖面积约1.3万亩,年产量约3900吨,产值10亿元。 在11月24日举行的2023年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上,中国水产协会正式授予广州市南沙区“中国黄油蟹之乡”称号。
每当提起“南沙青蟹”,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庆峰总会想起它的苗。 由于南沙青蟹苗供应主要依靠野生捕捞,数量和品种不稳定。 “目前,30%的青蟹苗可以人工孵化繁殖,但与野生苗相比,其抗病性、抗逆性仍达不到要求。”他说。
种业被喻为“芯片”,是现代渔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渔业现代化水平。 尤其是到了深海,苗木质量较差,养殖设备再精良也不尽如人意。
“想养什么鱼就建什么网箱、建什么工作船。没有优质的苗种,建设海洋牧场或者开展深海养殖都是不现实的。” 今年7月,2023海上丝绸之路(南沙)论坛·海洋牧场发展论坛上,中科院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主任杨红生接受采访时指出,种子选择是关键,必须围绕苗木开发一系列配套设施设备、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
广州拥有全省70%以上的农业科研院所和90%以上的农业专业人才,研究领域覆盖现代海洋牧场全产业链。 目前,全市已建成拥有国家级1个、省级6个、市级水产养殖场26个的水产种业体系,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渔业龙头企业,使渔业养殖成为广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现代海洋牧场产业体系优势。
科研院所正在推动现代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正在引发广州现代渔业的一场“革命”。 以南沙区为代表的“刘少军院士工作站”、“广州南沙华农水产研究院”先后落户南沙渔业产业园,为水产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翅膀”种业。
建在塘头的广州南沙华农水产研究所于今年3月开业,是广州唯一的水产研究所。 “在海洋牧场研究方面,我们可以在适宜品种筛选、抗病育种、精准营养和病害防治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 该所常务副院长赵惠红表示,目前,该所已培育出两株石斑鱼抗病毒新毒株,石斑鱼虹彩病毒灭活疫苗也于近期获得农业农村部临床试验批件,是国内唯一的石斑鱼抗病毒新毒株。海洋鱼病毒疫苗在国内获得临床批准。
为探索和发展南沙青蟹人工繁育技术,“广州南沙青蟹人工繁育及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项目”已供货苗种,并于2021年投入生产。现在,南沙青蟹科研陈绍建广州南沙华农水产研究院技术总监表示,下一步,团队将开展蓝蟹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以保护、开发和利用南沙青蟹种质资源,力争早日实现南沙青蟹种质资源的利用。尽可能。 青蟹苗培育实现本地化。
今年5月斑节对虾,由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牵头,南沙区多家水产企业联合攻关的“斑节对虾”被农业农村部列为首批一批国家水产育种联合研究品种,旨在培育生长快、耐低盐、耐氨氮或耐粗饲等多重性状的新品种。 此外,南沙还积极推进虎虾、黄鳍鲷、石斑鱼、金鲳等适合海洋牧场的品种抗病繁育、精准营养和疫苗研发。
王庆峰表示,南沙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商业化养殖”,规划将龙穴岛片区和万顷沙镇沙尾填海区作为国家级水产种业繁育推广一体化的核心引领区、打造“海洋牧场岸基苗木繁育及种质资源保护基地”。
水产品流通
黄沙水产品市场年交易额超200亿元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的商贸流通是其众所周知的“硬实力”。 其突出的水产品流通枢纽优势是现代海洋牧场全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据了解,广州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水产品集散地。 黄沙水产市场是全国三大鲜活水产品批发市场之一。 水产品年交易量超过30万吨,年交易额超过200亿元。 中高端鲜活水产品200多个品种,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5月,建筑面积30.5平方米、总仓储能力22.7万吨的广州港集团南沙冷链物流配送基地(一期)正式投入运营,提供检验、仓储、保税等服务。水产品加工、流通、展示交易、消费。 消毒检测、供应链等配套增值服务等一站式服务,也让“水产品从广州买销往世界”变得更加顺畅。
一批以促进水产品加速流通为重点的重点项目也在稳步建设。 例如,正在建设的黄沙渔业新中心市场项目将于今年年底竣工,计划于2024年投入运营。去年6月,番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揭牌启航。 正在建设高标准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渔港经济区,以休闲渔业、滨海旅游等为特色的港产城一体化发展; 投资2.9亿元的南沙渔业产业园分选加工中心项目也在加快建设……
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冲介绍,南沙渔业产业园分选加工中心项目设有水产品分选及精深加工车间、冷链仓储、水产品大宗交易平台、冷连锁配送设施和食品安全 拥有检测设施,水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22,834吨,冷链储存能力约为每批12,000吨。 “该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正式投产后,可满足南沙现代海洋牧场网箱养殖产品的加工需求。”
不仅如此,为扩大海产品深加工,发展出口贸易业务,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与南沙省调理菜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实施企业联手,发展海洋牧草产品深加工充分利用南沙区冷库、冷链资源。 建设海洋牧场冷链枢纽。 广州雪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黄表示:“我们的计划是‘买全球、卖全球’,用全球消费需求带动我国海洋牧场集约化、规模化批量生产”。
“可以说,广州有条件、有基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水产品集散地、华南水产交易中心。” 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这需要精制水产品的持续加工。 建设更大的水产品交易中心。
广州将继续推进上述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在黄沙新水产中心市场建立水产品拍卖行和交易数据平台,聚集全球水产品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港澳大湾区水产品集散中心,并形成全球集散中心。 能力。
同时,加快南沙区调理菜产业园建设,支持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批发交易发展。 着力培育调理菜肴、功能食品、保健品等海洋牧场水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提高海水产品附加值。 擦亮一德路海味、广州鱼市场作为华南地区专业生鲜冷冻水产品批发配送中心的招牌,进一步延伸海洋牧场产业链。
“食在广州”的鲜明背景,或将成为广州海洋牧场全产业链的重要背景。
报道:南都记者 莫志华 通讯员 穗农轩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 上一篇: 龙河湾垂钓园周六白天钓小鱼20元,钓大鱼40元
- 下一篇: 海豚救人的背后是一场“人道主义者”
猜你喜欢
- 2023-12-19 池塘里的斑节对虾野生亲虾的质量和卵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