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钓鱼网,请记住本站域名 www.yu81.com
以鱼为媒,以钓会友。

 > 资讯

尼罗河、肯尼亚分别占有55%的世外桃源维多利亚湖,你知道吗?

admin2 2024-01-13 资讯 评论

尼罗河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尼罗河拥有巨大的水源——维多利亚湖。

该湖是非洲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仅次于北美的苏必利尔湖。 水域面积6.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湖青海湖(4583平方公里)的15倍多。

▲河流靠近沙漠是尼罗河最大的特点之一

维多利亚湖也是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之间的界湖,分别占湖泊面积的40%、55%和5%。 这里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周边总人口约4000万。

然而,半个世纪以来,维多利亚湖的主权争议一直存在。 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甚至从1978年开始就打了八年多的战争。

进入21世纪后,这一争端还没有完全平息,连联合国也无力斡旋。 那么,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分别约占55%、40%、5%。

1. 天堂

维多利亚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海拔1134米。 南北长337公里,东西宽240公里,平均水深40米。

赤道穿过维多利亚湖北缘,热带气候给湖区带来了丰富的降雨量。

流入维多利亚湖的河流有很多,但只有一个出口,那就是尼罗河。 10月至次年2月的旱季,维多利亚湖的水量占尼罗河的83%,几乎以一个湖的力量支撑着整条尼罗河。

▲维多利亚湖位于东非大裂谷东西支流之间

因此,埃及下游虽然是一片沙漠,年均降水量只有10毫米,但辉煌的古埃及文明却是靠上游的水量孕育出来的。

几千年来,埃及一直是地中海沿岸最重要的粮食和棉花产区之一,尼罗河堪称埃及真正的生命之河。

专家认为,维多利亚湖畔是非洲第一大民族班图人的起源地之一,班图人有3亿多人,占非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从公元1世纪开始,班图人多方迁徙,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刚果盆地、西非、南部非洲等。

▲依托尼罗河,古埃及文明拥有非常发达的农业

迁徙的班图人与当地部落融合,形成了400多个分支。 他们有着相似的血统,都讲班图语,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最重要的民族。

如今的维多利亚湖虽然分属于三个国家,但周边的居民仍然主要是班图人。

居住在维多利亚湖周围的班图人以采集和捕鱼为生。 湖里有600多种鱼类,当地还有大量野生马铃薯和水果,所以班图人并没有发展出像样的种植业。

▲专家解析班图人的迁徙轨迹

东非大裂谷几乎横贯整个非洲东部地区。 两侧都是高差一两公里的悬崖,基本无法通行。 这使得这里的古代班图人很难与外界交流,一直处于氏族社会。

只有来自北非的阿拉伯商人才能沿着尼罗河到达湖北岸,与当地人进行一些贸易,并带来伊斯兰教。 阿拉伯人称这个大湖为“”。

▲东非大裂谷使得维多利亚湖地区对外交往十分困难

13世纪开始,维多利亚湖以北(今乌干达)出现了一些早期的班图王国。 最初最强大的是布尼奥罗王国。 17世纪后又兴起了一个布干达王国,并逐渐超越了本图。 奥罗王国。

由于东非大裂谷的阻挡作用,葡萄牙殖民者虽然早在16、17世纪就占领了东非的一些沿海地区,但未能发现维多利亚湖,使其成为世外桃源。

尼罗河巨鲈视频_尼罗河鲈鱼_尼罗河鲈鱼多少钱一斤

两个或三个独立的湖泊

受尼罗河滋养,19世纪初的埃及仍是北非强国。 其谷物和小麦出口到欧洲。 其领土包括今天的埃及和苏丹。 虽然名义上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庸,但实际上是独立的。

随着军事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欧洲列强竞相在世界各地抢夺殖民地。 1840年,英国用大炮炸开埃及边境,埃及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埃及是连接欧亚非的战略要地,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河。 因此,英国人对探索尼罗河源头充满了兴趣。

▲埃及自古盛产小麦和棉花,一直是各大帝国争夺的焦点。

1858年,英国人斯皮克溯河而上,发现了这个广阔的湖泊,并将其命名为维多利亚湖。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鼎盛时期,喜欢以在位的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来命名各种新发现或征服的地区。 例如,澳大利亚有维多利亚沙漠和维多利亚州。

经过专家进一步勘察,确认维多利亚湖是尼罗河的源头,尼罗河全长6670公里是从维多利亚湖河口算起的。

阿拉伯人给这个湖起的名字“”并没有被忘记。 湖中最大的岛屿叫乌克雷韦岛,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 它位于今天的坦桑尼亚,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

▲维多利亚湖的名字是英国人起的。 没有人知道班图人最初叫它什么。

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极大地增强了埃及的战略地位。 英国加紧对埃及的控制,先是沿尼罗河南下,占领中游的苏丹,然后进军上游。

▲苏伊士运河

维多利亚湖以北的班图人在布尼奥罗王国和布干达王国的领导下,对殖民者进行了英勇抵抗。

英国人改变策略,在武力征服的同时,派遣传教士疏远各个王国和部落,逐渐瓦解班图人的抵抗。

▲苏伊士运河极大提升了埃及的战略地位

英法征服了非洲大部分地区后,1871年才统一的德国只能触及一些没人关心的“角落”地区。

德国人从东非沿海地区出发,然后越过险恶的东非大裂谷尼罗河鲈鱼,最后从东部进入维多利亚湖地区,与来自北方的英国人展开竞争。

1882年,英国彻底完成了对埃及的殖民化,并开始加大在东非的争夺。 经过几年的竞争,英国和德国于1890年达成协议,瓜分东非。以维多利亚湖为界,北半部属于英国,南半部属于德国。

▲德国是殖民时代的后来者,只能抢到一些剩菜。

英属东非分为两部分。 最早征服的班图人土地如布尼奥罗、布干达等被称为“乌干达”,向东延伸到海边的地区被称为“肯尼亚”。

德属东非也被称为“坦噶尼喀”。 英国和德国殖民者用简单粗暴的直线划分湖区,比例粗略为40%、5%和55%。 德国人数量略多,尼罗河的源头位于乌干达。

英国人的殖民脚步并没有停止。 1890年,他们征服了坦噶尼喀海岸附近的桑给巴尔岛,并于1899年征服了埃及南部的苏丹。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坦噶尼喀于1919年割让给英国。维多利亚湖周围地区和整个尼罗河地区成为英国殖民地。

3、河流之争

英国殖民东非的根本目的是垄断尼罗河水资源的分配。 埃及的农业几乎完全依赖尼罗河。 需要保证足够的尼罗河水流入埃及,以便英国能够从埃及获得大量的粮食和棉花。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承诺放弃对埃及的殖民统治,以拉拢阿拉伯世界。 埃及于1922年宣布独立,但其外交、国防、经济等领域仍深受英国影响。

▲欧文瀑布大坝的指标不高,但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库容量

尼罗河鲈鱼多少钱一斤_尼罗河巨鲈视频_尼罗河鲈鱼

1929年,英国主持签署了《尼罗河水分配协议》。 埃及每年获得480亿立方米的水量,占尼罗河口的57%。 苏丹仅获得40亿立方米的水量,并且不允许在任何干流和支流上修建水坝。 和其他设施。

维多利亚湖周围的三个英属东非殖民地水资源较为丰富。 因此,英国人大力种植棉花、咖啡、烟草等经济作物以获得高额利润,却忽视了粮食的种植,造成了畸形的殖民经济模式。

尼罗河鲈鱼是一种神奇的鱼类,它以捕食其他鱼类为生

1950年,东非发生大面积干旱,采集和捕捞无法满足当地班图人的需求。 殖民当局从埃及引进了尼罗河鲈鱼。 这种鱼体型大,生长快,最大重量可达80多公斤,大大增加了维多利亚湖的捕捞收获。

然而,尼罗河鲈鱼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很快就吃掉了许多原有的鱼类,导致维多利亚湖的鱼类数量从600多种减少到200种左右,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污染。

▲班图人直接从氏族部落进入现代殖民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地掀起了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热潮。 东非的这一进程相对缓慢。

当地班图人大多数直接从氏族社会过渡到殖民地。 即使是早期的布尼约罗、布干达等王国,与欧洲和亚洲国家相比,其政治结构也较为松散,早已消失。 这一切导致班图人的国家观念淡薄。

直到20世纪50年代,英国才开始大规模培训当地人参与管理,以准备从东非撤军。

随着英属东非的开发,修建了许多城市,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 英属乌干达于1954年修建了欧文瀑布水电站,所产生的电力除自用外,还可以出口到肯尼亚。

▲1960年代是非洲民族独立的高潮

欧文瀑布水电站的大坝建在尼罗河上。 它的发电量只有15万千瓦,但却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库容量2.7万亿立方米。 整个维多利亚湖都可以算作它的水库。

欧文瀑布大坝提高了维多利亚湖的水位,这也意味着尼罗河的供水量减少。 1956年才独立的苏丹很快就与埃及签署了新的尼罗河水分配协议,规定两国将分别获得22%和66%的水量。

▲阿斯旺高坝对埃及意义重大

埃及还于1960年开始修建阿斯旺大坝,以保证旱季的用水需求。 此举引起了英属东非殖民地的不满,因为该协议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利益。

不过,英属东非暂时无法关心此事。 他们正忙着建设自己的国家。 坦噶尼喀于1961年12月独立,乌干达于1962年10月独立,肯尼亚于1963年12月独立。1964年1月,坦噶尼喀与桑给巴尔合并成立坦桑尼亚。

4. 乌克兰-坦桑尼亚战争

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肯尼亚这三个国家从原来的三个殖民地独立出来,也继承了殖民者对维多利亚湖大约40%、55%和5%的划分。

当地班图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血缘和语言密切相关。 他们被殖民者强行划分为不同的国家。 他们生活、捕鱼时经常跨越国界,很少受到任何人的干扰。

随着人口的增长,沿湖国家致力于改变殖民经济模式,推广粮食种植,提高粮食自给率。 对水资源的需求不减反增,导致摩擦不断,尤其是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之间。 双方都希望获得更多的淡水和渔业资源。

▲乌干达总统阿明与利比亚卡扎菲关系非比寻常

由于乌干达历史上与阿拉伯世界有多次交往,境内有大量穆斯林,因此得到了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利比亚的援助和支持。 坦桑尼亚缺乏强有力的外援,显得更加贫穷落后。

1978年10月,乌干达总统阿明以争夺维多利亚湖为借口入侵坦桑尼亚,意图占领毗邻乌干达、维多利亚湖西岸的卡拉奇地区。 坦桑尼亚立即发起反攻,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击败了入侵者。 还反攻乌干达,占领首都坎帕拉等重要城市。

▲坦桑尼亚军队的战斗力远超乌干达

乌干达与乌干达之间的战争于1979年4月结束,双方都有数千名军人和平民伤亡。 阿明总统流亡海外,乌干达陷入不同派别内战。 直到1986年1月,乌干达重新选举合法政府,坦桑尼亚撤出全部军队,战争才彻底结束。

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之间的战争表面上是为了争夺维多利亚湖。 事实上,这是由于乌干达内政问题造成的。 阿明总统发动战争是为了转移冲突。

战后,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之间的边界保持不变,维多利亚湖照常营业。

尼罗河鲈鱼_尼罗河鲈鱼多少钱一斤_尼罗河巨鲈视频

▲乌克兰与坦桑尼亚战争导致数十万难民流离失所

坦桑尼亚强大的战斗力让其他国家不敢觊觎维多利亚湖。 然而,民事纠纷很难完全停止。 反而变得越来越激烈。 归根结底,是人口增长太快。 到21世纪初,维多利亚湖周围的人口将接近3000万。 。

5、人口悲剧

除了人口之外,维多利亚湖还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 尼罗河鲈鱼已占渔获量的70%,成为湖中最重要的鱼类,威胁着其他鱼类的生存。 好在这种鱼出肉量多,经济价值高,至少对渔民来说是有利的。

水葫芦的繁殖危害不亚于尼罗河鲈鱼。 这种原产于巴西的水生植物在浅水地区繁殖能力极强,短短8个月即可生长6万倍。 水葫芦曾入侵中国南方海域,造成鱼类灭绝、航行暂停。 近年来,我国采取多种技术手段遏制水葫芦的危害。

▲维多利亚湖沿岸很多地方都被水葫芦占据

21世纪初,肯尼亚维多利亚湖沿岸几乎被水葫芦覆盖。 乌干达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两国渔民纷纷移至湖边,继续在小岛上捕鱼。 2004年,两国渔民在肯尼亚和乌干达分界线上的米金戈岛发生激烈冲突。

▲米金戈岛的位置

岛只有2000平方米。 起初,岛上只有肯尼亚人居住。 后来,岛上居住的乌干达人越来越多,超过了肯尼亚人。 岛上总人口达500多人,两国居民经常发生冲突。 事实上,他们都是班图人,说同一种语言。 他们只是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和捕鱼区域而发生冲突。

▲金米戈岛的人口密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每平方米有2人。

2004年,乌干达派警察到该岛并升起了国旗,这意味着乌干达认为该岛的主权属于自己。 肯尼亚人认为该岛一直属于他们的国家,因此政府对乌干达进行了干预。 君子岛的民事纠纷上升为国家纠纷。

2009年,肯尼亚政府也派警察到岛上,不少肯尼亚渔民也随之而来,使岛上人口增加到1000多人,平均每平方米居住2人。 密度高得难以想象。

▲维多利亚湖风景优美,但承载人口压力较大

2009年至2016年,乌干达和肯尼亚政府多次进行谈判,但联合国干预无果。 米金戈岛每天都会发生争吵,甚至警察也经常介入。

好在双方的人都保持克制,基本上只是说说而已。 这比其他国家的主权争端要温和得多。 毕竟我们都是同一种族的兄弟。

2016年,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共同开发金尾岛及周边海域。 冲突暂时平息,两国渔民各自捕鱼,互不侵犯。 由于需要向两国纳税以及收成减少,渔业收入大幅下降。 许多人放弃了岛上的生活,这缓解了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

▲肯尼亚繁华的首都内罗毕,有“东非小巴黎”之称。

据统计,目前维多利亚湖周边人口已达4000万,承载压力不断加大,将导致湖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应对措施。

归根结底,维多利亚湖的争议主要来自于人口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存资源分配。

维多利亚湖三个国家都是世界上的贫困国家。 乌干达人均GDP最低,仅为858美元,肯尼亚人均GDP最高,仅为1782美元,坦桑尼亚略高于乌干达,为1190美元。

▲周边国家维多利亚湖的开发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

肯尼亚虽然只拥有5%的湖区权益,但由于建设重点在沿海地区,并没有提出太多要求。 坦桑尼亚也是如此。 乌干达作为内陆国家,比较重视但无力开发。

可以说,维多利亚湖周围基本没有任何工业,沿湖只有几个渔港,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开发了一些旅游项目。

尼罗河框架协议于2010年签署,从维多利亚湖源头三国到入海口埃及,各国平等获得尼罗河水资源。 该协议为解决类似冲突或争议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长期作者 | 培林

历史爱好者

Tags:尼罗河

栏目排行
栏目推荐
热门tag
鲫鱼 饵料 路亚 鲈鱼 海钓 竞技 北京 比赛 手竿 海竿 野钓 抛竿 翘嘴 饵料配方 窝料 泄力器 遛鱼 船钓 夜钓 爆炸钩 冰钓
最新评论